潘家华:“双碳”目标再解析:概念、挑战和机遇

文章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碳交易网2024-06-17 09:15

实现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

 
中国除了加强原创技术以外,变革也非常重要,并且变革的广泛而深刻性也表现在多个方面。化石能源生产目的就是为了出售,并且是高度垄断的,是标准和严格意义上的生产方,或者称为供给侧。但是,零碳可再生能源,以光伏为例,可以实现自己的屋顶自己做主,产权归房主,不归资本家。发电可以自己使用,不需要卖给别人,自己发电自己用,并可以给自己的汽车充电,以此形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系统。这样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是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这个变革还导致现在一系列政策的变革。例如,汽油价格之所以现在降不下来,既有国际因素,还有税收因素,汽油价格中几乎一半涉及各种科目的税收。
每家每户如果将来都可以在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电动汽车实现自己充电,将来国家财政燃油税的税基就不存在,税源就没有了。长期以来,环保部门的工作顺序是“减污降碳”,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减污降碳”改成“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中国实现降碳以后,化石能源煤炭就会减少,实现减碳,就没有了污染源,能够确保增长。目前,中国大力加强电网建设,以后每家每户都是独立的,可以实现发电-电池-储能-消费一体化发展,每家每户未来可以安装充电桩,并不会需要太多集中加油站基础设施。这些能源基础设施也需要调整变革,进而发生一系列的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广泛而深刻”体现在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结语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中国要推动实现“碳中和”,需要多路径优化集成,重点突破,而要如期实现“碳中和”,需要多方发力,协力推进。
第一,发展零碳可再生能源。这是解决量的问题,没有量不可以无中生有,所以量、数量、电量是第一位。2010年代,我们之所以把风光电力称之为垃圾电,主要是需要的时候没有,不要的时候又很多。西北地区之所以有戈壁荒漠,是因为降水量太少,必须有水有量才可以蓄水,没有量不可能无中生有。
第二,解决“质”的问题,就是储能。我们把降水蓄在水库里,就解决了季节性和不均衡的问题。有了量以后,储起来随时都可以用,能源的质量和电力的质量得到根本解决。以贵州省为例,贵州省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生产也很有优势,抽水储能、小水电,加上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即动力电池储能等新型储能,就能构成一个相对独立运行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
第三,零碳能源的终端消费,需要有终端消费相匹配。电成为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主要能源形态,若现实需求中电能与终端消费需求不匹配,量再大质再好,也不能解决问题。例如,供热如果不能用电解决,那么电力就没法与终端消费匹配。电动汽车、电热毯、热泵,全部可以用电来驱动。当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也有部分产业环节不可以用电来替代,目前炼钢要用焦炭做还原剂。中国实现“碳中和”,一定要以2060年的时间倒逼,如果现在投资高碳化石能源,到2060年不能退出,则存在较大风险。
第四,化石能源提质增效有序减退。中国的煤炭清洁利用,应该是化石能源煤炭的提质增效有序减退。煤炭不能进一步大规模发展,倘若大规模发展,则会带来较大的市场风险、碳锁定风险和金融风险,短时投资看似有收益,但是长远来看则不然。中国如果化石能源到2060年只有15%左右,发展空间并不大。目前,部分化石能源的专家提到,石油的峰值是在2035年,天然气的峰值是2045年,退不出就是浪费、资产减值,并有金融风险。
第五,人工碳移除。化石能源即使全部退出,还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包括氧化亚氮跟各种含氟温室气体,这部分气体没有办法全部减完,可以通过碳的人工移除进行中和。但是,这些是辅助性的,不可能成为主赛道,不能寄予过高的期望。
第六,零碳微系统集成。我们如果把光伏和电池形成一个组合系统,就不是出售单一产品,而是一个系统,则集成的市场需求会特别大。
第七,碳的信息和服务赛道。中国要实现“碳中和”,需要提供各种信息、研发、服务,包括碳的核算、统计和大数据分析等,只有通过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才能确保“碳中和”进程。
第八,控制系统。中国实现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控制系统很重要,需要定目标,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和限制,包括CCER的启动,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各种零碳标准的制定等。
第九,国际规制。中国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应重视各种规则的制定、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需要有话语能力和影响力。例如,中国在世界上尽管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欧盟、美国和日本以供应链安全为借口,禁止从中国进口,阻止中国市场的拓展。所以,中国在国际规制方面还需要做更多努力,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走得更快、更平稳。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4卷第3期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