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国内应用场景受限,企业参与积极性不足
开展产品碳足迹管理不仅是应对国际涉碳贸易壁垒的必要措施,更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力抓手。过去,国内碳足迹和碳标签的应用场景往往局限于满足供应链管理要求或彰显企业社会责任;随着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设完善,碳足迹的应用场景有望大大拓宽。然而,目前国内碳足迹相关的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机制尚不完善,碳足迹应用场景依然有限,产品碳足迹与政府绿色采购、绿色金融、消费品碳标识、碳普惠等政策机制的衔接途径尚未完全打通,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措施,导致相关市场主体欠缺参与碳足迹管理的积极性。一些企业迫于国际贸易壁垒政策的压力或大型链主企业对供应商的低
碳管理要求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与管理,而其他多数企业仍保持观望态度。碳标签是现阶段碳足迹国内应用的主要方式,但根据2021年碳标签企业端问卷调查结果,由于制度非强制性、消费端认可不确定性等因素,仅有8.57%的企业切实开展了产品碳标签认证工作。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