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建设相对薄弱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的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国内数据库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提供的是化石燃料的直接排放因子,与碳足迹因子有所区别;CLCD的数据来源并不完全公开,用户难以判断数据质量及适用性;天工数据库主要来源于国内外文献,而不同文献的质量、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都有较大差异,也可能影响碳足迹因子的可靠性。由于国内数据库提供的碳足迹因子一致性、可靠性不足,国内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在开展碳足迹核算时较少采用本土数据库,而普遍采用Ecoinvent、GaBi等国外数据库提供的因子数据,以增强核算结果的国际认可度。然而,国际数据库中我国相关数据又存在数据量少、年份久远、溯源性较差、代表性不足等问题。Ecoinvent、GaBi数据库目前分别约有23000和20000条数据,其中中国数据仅占4%左右。在这些标注为中国的数据中,又有很大一部分直接使用欧洲或全球平均的数据进行近似替代,并未充分调查中国本土的实际情况。例如,Ecoinvent数据库中标注为“中国煤炭企业燃煤自备电厂电力生产”的单元过程数据集显示,部分生产信息和排放信息来自2000年左右的山东和山西的煤矿样本数据,其他数据来自欧洲典型发电厂的数据。从结果来看,许多重点产品的碳足迹因子无法反映我国的低碳发展程度,如国际数据库中提供的中国电力碳足迹因子约为0.942~0.971tCO2e/MWh,远高于实际排放水平。使用上述高估的因子数据计算产品碳足迹,可能严重影响我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