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税与碳交易市场两种定价机制各有优缺点
界面新闻:目前有研究表明碳税和碳交易市场相比,碳税这种碳定价机制在交易成本上会更小一点,中国现在碳税的应用情况是怎样的?
张希良:实际上我们国家在碳交易市场建立之初,就对这两种碳定价机制有过很长时间的讨论。我认为说碳市场交易成本高也是一面之词,因为这里面也要考虑到管理成本。如果我国碳市场把八大行业都纳入后,整个碳市场也只管理8000多家企业,数量是有限的,但这8000多家企业的排放量占到了全国总排放量70%以上。从这个方面看,碳市场完全是一种管理成本低、减排效果高的制度安排。
再来看碳税。首先税率的选择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如果税率太高,根本通不过,目前国内碳市场
价格是50元到60元,如果碳税刚开始就按照这个水平征收,不会被社会接受;但如果税率太低,也起不到有效的减排的作用。
对于碳税,它是碳价由政府决定,减排量由市场决定。碳市场正好相反,它的减排量由政府决定,碳价由市场决定,我认为这更符合市场化的特点。碳税的不确定性在于减排量,而碳市场的不确定性在于价格。如果碳排放总量控制的角度看,碳交易市场是一个更可靠的工具。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放弃碳税了,将来碳市场一些没有覆盖的行业,比如交通、建筑还有一些其他的行业,我认为也有可应用碳税,未来形成一种混合的碳定价机制。
并且当我们的碳市场成熟后,就有了更为合理的碳价,那么在确定碳税政策时就更加容易了。例如碳税税率锚定碳市场的价格,也可以为引入碳税提供一个好的参考。我认为先碳市场后碳税,是合理的顺序。
界面新闻:有研究提出在
绿色溢价较高的行业,如建材、交通运输、化工等可以采取碳税的碳定价方式,而对于
绿色溢价较低的行业如电力、钢铁等,可以采取碳市场的碳定价方式,这是否值得参考?
张希良:我觉得这是是一个理想的想法,但实现起来很困难。因为化工行业已经被纳入到碳市场管理中,不可能再把它拿出来。建立碳税制度从论证到真正实施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很难对我们的碳达峰目标起到作用。另外,绿色溢价评估的不确定性较大,不能单凭这样一个标准来确定哪些行业采用碳市场哪些行业采用碳税,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