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碳汇渔业到蓝色粮仓的发展机制研究

文章来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碳交易网2020-04-01 19:31

从“碳汇渔业”到“蓝色粮仓”:组织机制

 
海水养殖既要增产增值,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又要减排固碳,承担大国责任,这显然需要政府层面统筹资金、人力和技术,以集约化的方式扩大和深化这一努力。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证明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当属“海洋牧场”,即利用不断发展的海洋技术,在可持续性发展的新型生态理念支持下,由人工主宰海洋生物资源的生产,使之大幅度增产,如同在陆地发展农牧业一样,使传统的“采捕型”渔业向着人工控制管理的“增殖型”渔业转变。这种大型生态型海水养殖模式有利于改善目前各地小规模养殖产生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后果的状况。
 
根据全国渔业渔政管理局网站已公布的信息,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建成海洋牧场233个,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86个,投放鱼礁超过6094万空立方米。据专家测算,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19亿元;通过贝藻类增殖养殖,年可固碳19.4万吨、消氮1.7万吨、减磷1690吨,生态效益超过600亿元。2017年10月31日农业部颁布了《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2017-2025年)》,其前言指出“受环境污染、工程建设以及过度捕捞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域荒漠化日趋明显,严重影响了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牧场建设作为解决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金钥匙,是转变海洋渔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探索,也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规划到2025年在全国完成建设178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内渔业界是从美国、日本、韩国海洋牧场建设的经济效益中看到海洋牧场的重要价值,因此从上世纪末以来,学界的关注点始终在技术和经济效益层面,对海洋牧场的固碳效应基本没有提及。例如杨金龙在国内海洋牧场刚刚开始规划时指出,这是新技术基础上的海洋渔业转型;仅仅数年前,王恩辰和韩立民提出以物流网为基础的“智慧型海洋牧场”,但落脚点仍然是应用大数据等海洋技术提升海洋牧场的生产管控,从而降低风险,增加经济效益;于会娟等学者在国内海洋牧场发展已初具规模时,开始关注海洋牧场的功能化和差异化发展,提出5个基本分类:渔业增养殖型、生态修复型、休闲观光型、种质保护型、综合型,仍然没有将碳汇的概念融入进来。从长远来看,固碳目标和蓝色粮仓战略结合的最佳形式仍然要走集约型与规模化的海洋牧场路径。
 
2011年7月11日,舟山市东极新型海洋牧场示范区暨碳汇渔业实验区揭牌成立,距离唐启升院士提出碳汇渔业概念不到一年。东极海洋牧场以庙子湖岛为中心建成了2个区,其中东侧A区为牧场建设示范区,面积为30hm 2;西侧B区为碳汇渔业试验区,面积为20hm 2。A区投放了鱼贝藻复合礁、鱼类礁、人工海藻礁和乌贼增殖礁等8类礁体,进行增殖放流和大型藻类移植;B区主要进行厚壳贻贝筏式养殖。梁君等学者对该贻贝养殖区可移出碳汇能力进行了评估,发现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东极海洋牧场的贻贝养殖固碳速率为水库的1.36倍,滨海湿地植被的1.55倍,红树林湿地的3.36倍,全国天然林的3.88倍。经过5年的运营并进行效果跟踪调查,发现牧场区生态环境良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明显,最终建成了集礁体投放、增殖放流、海藻移植、碳汇渔业及科学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岛海一体化的岛礁型海洋牧场模式。当下业界需要探索的是,强调生态养殖的“碳汇渔业”如何获得良好的经济回报,使海洋牧场有利可图,吸引民间资本,而不是单纯依靠政府财政补贴。财政资金的作用在于初期引导,在孵化完成后应该撤出,让海洋牧场独立自主运作并取得经济和固碳双成功。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 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主办单位:中科华碳(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易碳家期刊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区22楼三层 联系电话:010-51668250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1044150号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