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渔业”对养殖业的影响
“以海为田,耕海牧鱼”是渔业生产的重要目标,与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环境保护目标相结合,在考虑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同时,碳汇目标下的养殖种类与养殖方式就成了重点考虑对象。海洋中具有微生物泵作用的数量巨大的海洋微生物和那些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海洋藻类,都具有固碳作用,从而使一些滤食性水产品种如贝类和以浮游生物、贝类、藻类为食的鱼类、甲壳类和棘皮动物等,依次通过营养转移的食物网机制实现碳汇,人类通过收获水产,把这些碳移出水域。这些动植物是重要的人类食品来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由于这些不同的水生动植物之间具有一定的营养级关系,在扩大经济藻类养殖,建设人工藻礁,开辟大型藻类养殖区的固碳养殖基础上,选择适合的贝种和鱼类,构建贝类藻类和鱼类的复合养殖模式,通过不同营养级生物的组合,实现海洋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蓝碳汇集、储存和固定的系列化,使传统的耕海牧鱼模式向新型环境友好的碳汇渔业转型。
这种转型是在实施环境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下进行的,技术难度高,资金投入多,因此需要国家为转型提供政策支撑,各级政府主导发展。将以上的设想具体化,并能有效整合不同单位协同工作的理想路径是由政府财政引领,吸收民间资本,发展各种类型的海洋牧场。由这些实体单位根据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原则,投放可促进固碳的人工鱼礁,增殖放流,优化种苗繁殖场和新型经济鱼类驯养场,攻克当前底播增殖与人工增殖放流等领域存在的技术难题,实现固碳与经济效益并举。
2.从碳汇渔业到蓝色粮仓
“碳汇渔业”是未来渔业的发展趋势,本质是渔业生产方式在环境保护压力下的转型,但在目前居民对水产品需求增长的背景下,环保不能以牺牲产能为代价,因此需要建立机制,既能保证碳汇渔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又能使之成为“蓝色粮仓”国家战略的基础保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