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价是未来电价的必要组成元素
电力系统是个复杂的大系统,其演进与优化需从源网荷储各方面来行动,优化需要依靠价格机制,既有价格激励机制,也有价格传导机制。
碳减排是未来影响电价形成的重点新因素。自习近平主席2020年提出“3060目标”以来,国内碳排放权市场和自愿
碳市场进一步发展,碳价由市场决定且呈现上升
走势,将成为未来电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国家已明确,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这将关系到未来整个经济系统的资源优化配置。除实现供求平衡外,更必须引导未来的大量研发和投资,包括源网荷储四方面研发和投资的配置,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如何推广普及新技术。
博鳌亚洲论坛在2023年9月发布的《基于激励机制和碳市场的净零路径》报告中提出,为实现联合国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仅靠企业层的自觉性和承诺是不够的,必须运用好价格激励。我们看到,在COP26后,世界众多大型跨国公司均作出了走向净零的承诺,而近来受地缘政治以及各种利益考虑的影响,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放弃了自己的承诺,退出了有关净零联盟,这说明推动碳减排仅靠觉悟是不够的,对此不能过于乐观。从微观角度来看,企业仍追求利润,上市公司仍追求市值和股东回报率,这些行为不太可能发生根本改变。因此,经济系统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就是利用价格提供明确的激励机制,同时也去平衡ESG目标和经济效益目标间的关系,包括利用碳价格从成本核算角度对GDP进行扣减,助推绿色繁荣的实现。
就中国电价形成而言,应当也必须把碳排放因素考虑进去,应使煤电价和风光电的价格之间形成合理的相对价格关系,即煤电价格要贵一些,风光电价格要相对便宜一些,为源网荷储都提供一个正确的激励和引导。同时,需要将这种价格差传导给需求端的各种最终用户,这对于间歇式电源占比的扩大尤为重要。风光电在发展早期由于转换率低,成本高,曾通过补贴来支持,但从优化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不如通过提高化石能源碳排放核算成本更为有效。未来激励机制的要点是使煤电占比逐渐减少,风光电、核电、水电等绿色能源及
CCUS逐渐增加,也有助于在整个电力供需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中更加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减少不必要的主观判断和官僚主义的政策。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