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减排,是“钱”的事?
首先,要明确一点,碳排放交易(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
碳交易)与环保达标是两码事。
环保达标对于企业来说,只要达到或者超过政府给的指标就不会受罚但也没有奖励;但是没达标就会收到各种罚款处置措施,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纯被动的减排政策。
而碳交易体系中政府发放给企业的
碳配额(指按规定必须完成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是具有资产属性的,是可流通的金融资产。
进一步解释,政府发给企业的碳配额其实就是“钱”,在政府把这些“钱”回收之前,企业只要通过各种
节能减排技术手段能减少自身的碳排放量,省下来的碳配额是可以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的,这些节省下来的就是企业的利润。
如果政府发放的碳配额和企业实际碳排放量一致,那企业就是不赔也不赚;但如果企业的碳排放额度超标了,企业就需要花钱在市场上买多出来的碳排放量补足缺口,这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在亏钱,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就增加了。
比如,政府给企业发放10万吨碳配额,企业实际排放比10万吨少3万吨,那企业就可以把剩余的碳配额拿到市场上卖钱,按照目前试点地区的
碳价70元每吨来说,这个碳资产规模就是210万。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碳价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增值空间巨大。以欧洲为例,该地区碳价目前超过80欧元/吨(约合人民币637元/吨)。换算下来,3万吨的碳资产规模就是1911万。
对比企业的营收和利润来看,换算成现金的话想必没有企业会不重视。因此相对于环保达标来说,这种运用市场机制对企业进行控排的管理方式更为简单,企业接受度更高。
总的来看,对于被纳入控排的企业来说,与其像环保达标一样被动应付,不如把它当成一个业务,通过积极主动且合理的运作,在保证不亏钱同时能承担减排责任的前提下,甚至还可以赚钱。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
碳管理可以说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需要注意的是,在碳交易体系下,中间一系列碳资产的管理和运作并不简单。
首先,进入
碳市场,企业要增设专门的碳资产管理部门、人员各对应岗位,来完成碳排放核算报告、建立自身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
其次,还要引进金融专业人员,制定碳交易策略,完成碳市场交易工作,这些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也是要考虑的。
最后,碳交易成本也不能忽视。如何降低交易成本、采取什么样的交易方式,企业也要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选择。
进入碳市场,就意味着企业必须要为使用碳排放权而买单,反映碳排放成本的
价格信号已基本形成,这一信号将成为影响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和调整用能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重视。今年10月1日起,CBAM(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过渡期到2025年底,2026年至2034年逐步全面实施,2035年后则完全取消EU-ETS(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和CBAM所覆盖高碳产品的免费碳配额。
CBAM是指某些商品在生产时会释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当这些商品进入欧盟关境时,需要向欧盟额外支付一笔款项,其数额与商品制造时释放的温室气体数量相关。
根据CBAM,欧盟将对从境外进口的特定产品额外征收碳边境调节费用,被称为“碳关税”,产品覆盖范围包括“电力、钢铁、铝业、水泥、化工、氢”六大行业。
这也就意味着,CBAM将增加中国企业出口产品到欧盟的成本,因为他们需要购买欧盟的碳排放配额或支付相应的关税,这可能会导致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下降,特别是对于高碳排放行业来说。
而这需要中国企业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降低CBAM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技术创新等方式来降低碳排放。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