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21.加强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围绕行业需求,引导和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产学研结合,整合优势资源开展联合攻关。重点培育“低能耗、低(零)排放、低资源依赖型”科技企业,实施一批低碳技术创新示范工程,进一步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加大对气候变化基础研究、低碳技术研发示范以及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研发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林业等重点领域经济适用低碳技术,提高经济适用低碳技术制造、系统集成和产业化能力。(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各工业园区管委会、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交通运输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林业厅、省农牧厅、省能源局等部门)开展青海省碳排放峰值研究,摸清各地区、各行业能源消费结构和碳排放总量,提出降碳有力措施,确定全省达峰路线图。(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22.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与核算。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指标体系和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制度,强化能源、工业、农业、林业、废弃物处理等相关统计,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牵头单位:省统计局;配合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各工业园区管委会、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环境保护厅、省林业厅、省农牧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等部门)定期编制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完善温室气体排放计量和监测体系,推动重点排放单位健全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台账记录。实行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告制度,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信息系统。(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林业厅、省农牧厅、省质监局、省统计局等部门)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23.建立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公布我省各地区低碳发展目标考核及具体措施落实情况。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制度,鼓励企业主动公开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企业要率先公布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和控排行动措施。(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统计局)加大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力度。将企业碳排放等绿色信用基础数据纳入青海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和青海省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平台,为金融机构差别化金融服务提供参考。(牵头单位:省金融办;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商局、人行西宁中心支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八、创新区域低碳发展试点示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24.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实现近零碳排放试点模式和路径,积极寻求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力争在具备较好低碳发展条件的三江源等地区,开展近零碳排放区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争取国家低碳城市、低碳城镇、低碳工业园区、低碳产业示范园区、低碳示范社区和气候投融资试点。积极开展低碳机关、低碳校园、低碳医院等创建活动。到“十三五”末,西宁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他各市州着手开展低碳试点城市申报工作。到2020年,努力争取1个低碳产业示范园区、1—2个国家低碳城市、1—2个低碳城镇、5个低碳社区,创建1—2个近零碳排放区。作好各类试点示范经验总结和推广,形成一批符合我省实际的低碳发展模式。(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各工业园区管委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卫生计生委、省金融办、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人行西宁中心支行等部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九、开展低碳消费和低碳行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25.积极倡导低碳消费模式。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联合碳交易机构,发行“三江源”、“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等主题的低碳信用卡,推动低碳从企业项目向个人消费领域扩展。(牵头单位:青海银监局;配合单位:人行西宁中心支行、省金融办)积极倡导低碳消费,抑制使用一次性用品,严格执行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牵头单位:省工商局;配合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引导流通企业扩大绿色商品采购和销售,推行绿色包装和绿色物流,构建绿色供应链。推进绿色循环消费设施建设,培育一批节能低碳改造、节能低碳产品销售和废弃物回收于一体的绿色市场、商场和饭店。(牵头单位:省商务厅;配合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各工业园区管委会、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积极推行低碳产品认证制度。(牵头单位:省质监局;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鼓励个人购置绿色、节能产品,倡导利用可循环材料,提倡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水、节电、节气、垃圾分类等低碳生活方式。(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各工业园区管委会、省委宣传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环境保护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商务厅、省能源局等部门)有效提升公交出行分担率,引导公众绿色出行,(牵头单位:省交通运输厅;配合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各工业园区管委会)各市州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绿色低碳出行活动和公众参与造林增汇活动。(牵头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配合单位:省林业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环境保护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