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驱动下的本科教育模式创新初探及其成效
2021年3月4日,北京工业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碳中和城市科技创新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整合校能源、环境、化工、材料、城市建设、循环经济等多学科优势资源,为“双碳”目标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资源平台,增强服务国家与北京城市建设的能力。针对“双碳”目标的本科教育培养模式创新,北京工业大学也启动了多轮教学改革。在2020版的本科教学改革中,培养方案制订中明确了“德才兼修,价值引领”“厚植基础,大类培养”“突出实践,强化能力”“鼓励创新,引导探索”“推进交叉,注重复合”与“面向世界,拓宽视野”等基本改革方向与原则。在课程设置中,加强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专业教育突出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了基于产教融合的校外创新基地的建设。教育理念中重视了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科学素养与国际视野的培养,综合素质中凸显了公民责任,在夯实学科基础的同时,均衡了专业发展与个性需要的发展,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
北京工业大学这些教育理念与“双碳”目标下“四位一体”本科教育模式创新是一脉相承的,因此也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其中,2021届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11%,深造率为50.72%,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4.90%以上。
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材料类专业全面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简称“双化协同”),赋能材料产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材料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培养的北京方案和北京智慧。以材料、资源、环境与数字技术融合的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了“双化协同”的材料生命周期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了资源、环境要素有机融入材料设计制备、服役及循环的生命周期教学模式,创建了提升材料类专业学生运用数字技术解决材料性能与资源环境多目标优化等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实践平台,培养适应材料产业“双化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新工科高素质人才,服务“双碳”目标的实现。
[本文系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京津冀区域材料新工科人才教育共同体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E-CL20201902)”(项目负责人:聂祚仁,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重点项目“‘双碳’目标下的‘四位一体’本科教育模式创新与改革研究——以‘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创新为例(ER2022RCA0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略)
作 者
王如志,北京工业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负责人,材料与制造学部教授;
崔素萍(通信作者),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材料与制造学部副主任、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教授;
聂祚仁,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材料与制造学部教授,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