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新技术:需要“参数”引导和激励
也是在2008年,周小川在《财经》年会上作了“扩大内需、升级换代、关注气候、支持减排”的演讲,在国内金融界最早表态主张设置碳排放配额、发展碳市场。他还特别强调技术,提倡业界大力尝试
CCS(碳捕获与存储)等新技术。
当时主要考虑的是,中国对煤炭的使用比例非常高,如继续使用一定量的煤炭来发电,就要对电厂排放的碳进行捕获并存储到地下,因此,CCS是一项非常值得关注的技术。
将技术以及对新技术的投资纳入政策框架,一直是周小川的理念和分析范式。他提出,实现“30·60”目标,前半期着重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其他碳减排;到了后半期,对于已经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和正在加快的全球变暖,需要更多的创新,可能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碳捕获和碳沉降上,这样才可能在2060年实现净额为零的碳中和。
他指出,在碳减排和碳中和的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创新技术。而创新技术往往在早期并不成熟,在工艺上也没有进入实用阶段,这时就更需要加大对创新的激励,其中尤其需要为众多的参与者提供可测算、可做计划的参数,从而给出预估的实效,而激励机制也是投资评估和回收的主要参数。他还强调,须通过金融的跨期投资工具来推进碳减排,替代高碳排放的活动。碳市场的衍生产品,如碳期货、碳远期等给未来的生产投资提供核算和风控。
“30·60”目标的提出,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迈向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但同时也意味着面前的任务极其艰巨。这一任务的如期完成,要求国内战略落实者和政策制定者以实事求是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厘清数据、研判当下和未来,以系统最优化和创新的设计建立实施框架,扎扎实实推进落实。同时,也需要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和公众达成共识,在减排路径、方法、融资等具体层面形成合力。最后,在地球村的语境下,还需要全球各国摈弃“以邻为壑”思维,以“联通市场”的“全球观”分担责任,共同担当,为后代留下“绿色地球”和绿水青山。
中国金融出版社近日推出新书《碳中和经济分析——周小川有关论述汇编》,本书结集了周小川在2008~2021年间关于气候变化、碳减排、绿色金融和绿色治理领域的多篇思考结晶和学术成果,其中既有严整的学术分析,也有作为G20
会议主席的即兴发言和点评,更多的是展现深厚丰富内容和深邃灵动思想的讲座实录。
本书内容无缝打通了严整的学术思考和复杂的政策制定,横跨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既高屋建瓴,又近接地气,系统思考之中闪现创新思维。希望此书的出版,引发
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和政策制定者展开广泛深入的辩论和交流,探索出“中国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的最优路径,并推动全球绿色治理,以“全球观”求解气变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系第一财经研究院高级顾问,《碳中和经济分析——周小川有关论述汇编》编者)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