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
碳交易市场还是一个区域性、零星自愿和示范性交易为主的市场。我国
碳交易市场要最终发展成为一个能够真正在配置各类减排资源中发挥充分作用的碳交易市场,必须逐步实现五个方面的突破,即从“从自愿到强制”、“从特定行业到整体经济”、“从区域
试点到全国市场”、“从一级现货市场到二级金融市场”、“从国内到国外”。
1、从自愿到强制
如何实现国内碳交易市场从“自愿到强制”的突破是当前碳交易试点的关键所在,也是整个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的核心环节。如前所述,碳交易市场实质上是政府一手创建的市场,没有政府施加强制性的约束,光靠企业的自觉和自愿,根本难以带动整个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只有建立强制性的市场,才能真正给二氧化碳的排放定价,引导全社会的预期,有效调动各种
节能减排资源。也只有建立强制性的市场,才能真正开始尝试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培养和锻炼相关的机构和人才。由此看来,从“自愿到强制”的突破是我国整个碳交易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惊险一跃”,它的实现将使我国目前碳交易市场发生质的变化,迈不出这一步,就谈不上碳交易市场的未来发展;也只有跨出这一步,国内碳交易市场才能真正向着能够充分调动配置减排资源的目标迈进。
然而如上所述,要想让目前碳交易试点地区开始尝试强制性
碳市场,面临的困难和阻碍也是实实在在的。这些障碍从根本上来看归结于两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决心,“能力不足、决心不够”是制约试点地区开展强制性碳交易所面临的最大障碍。
当前要尽快实现碳交易市场从“自愿到强制”的突破,破除“能力不足、决心不够”的根本障碍,应遵循两个策略:一是必须明确强制减排的目标和方向、坚持“干中学”的方针。二氧化碳的统计监测体系建设滞后、相关机构人员数量不足和培训不够是能力不足的突出表现,也是制约当前试点地区强制性碳交易开展的主要障碍。然而在如何破解能力不足的难题上,往往容易陷入“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困局之中。正因为能力不足,所以难以开展强制性交易;与此同时,正因为没有开展强制性碳交易的预期,缺乏相应的激励和动力,也迟迟难以带动相关的能力建设。所以,要跳出上述僵局,必须一方面要明确强制减排是碳交易市场未来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要坚持“干中学”的方针。试点地区对强制性减排的市场要勇于尝试、敢于尝试,只有先做起来,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完善机制、锻炼人才、培养能力。如果只是坐而论道,陷于强制性排放市场建立的条件是否成熟的争论中,只会丧失适时发展碳交易市场的良机。二是要尝试各种强制性减排方式,从最容易开展、影响可控、不确定性小的强制性减排市场进行突破。如上所述,对于“开展强制性减排是否会对地方经济造成过大影响”的担心一直是试点地区对是否建设强制性市场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也是地方“决心不够”的根本来源。在目前的体制安排和现实条件下,要想让地方领导不顾及强制减排对地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根本不现实的。然而只要强制减排,必然将对本地企业产生影响、对地方招商引资带来困难。所以,要想让地方领导下定决心在本地开始尝试强制性碳交易,一方面要加强研究,进一步弄清建立强制性减排市场对地方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使其充分认识到率先采取减排措施也会对地方经济带来长远的益处,能够真正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要尝试各种方式的强制减排措施,从最容易开展、影响可控、不确定性小的强制性减排市场进行突破。例如天津的民用建筑能效排放交易,首先由于建筑物无法移动,能有效避免
碳排放转移的问题;其次由于民用建筑能效交易采用的是基线与信用模式,此种模式下不对二氧化
碳排放的绝对总量进行限定,新进主体同样享有平等的排放权,推进交易的阻力相对比较小。第三,对民用建筑实施强制能效标准,也不会直接对地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也较为有限。各试点地区也可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领域进行尝试和重点突破。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