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作模式看,PPP模式的典型做法是政府与私人部门共同组成SPV,针对特定项目或资产,与政府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并由SPV负责项目设计、融资、建设、运营,待特许经营期满后,SPV终结并将项目移交给政府。PPP作为一种新模式,具有公共产品、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从公共产品理论讲,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准公共产品,能够发挥双方优势,提高公共产品质量,提升产品供给效率,实现“1+1>2”的效果。同时,风险能“跨部门”进行动态分配,让双方承担各自擅长控制的风险,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从委托代理理论讲,政府通过激励约束和竞争机制,规范和引导私人部门行为,使之与公共利益最大化相吻合,确保整个机制的“激励相容”。从信息不对称理论讲,政府参与组成SPV,能更好地掌握建造经营等成本信息,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避免私人部门“漫天要价”获取暴利。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从运作特点看,与传统的公私合作模式相比,PPP模式有两个突出优点:一是政府更多地参与项目中后期工作。在BOT等传统模式下,政府往往将项目“全部外包”出去,项目盈亏政府难以控制。在PPP模式下,政府作为SPV参与方,与私人部门全程合作。一旦项目收益超出预期,政府就要依据合同约定,下调公共产品价格,避免其获得暴利。反之,政府就要通过补贴或涨价等方式,使私人部门获得合理回报,确保项目可持续。二是私人部门更早地介入项目前期论证。在BOT等传统模式下,私人部门只参与中期建设和后期运营,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都由政府来做,到项目招标完成后,私人部门才真正参与到项目中。在PPP模式下,在前期论证阶段,私人部门就深度参与进来,对项目的理解更为全面,对风险的识别和评判也更加准确,从而提高了项目运营的成功率。
从运作效果看,PPP模式也是一种能使“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共赢”的公共产品提供方式。过去是政府和私人部门独自做事,而PPP模式突破了这种限定,让政府和私人部门得以“共舞”,实现“多方共赢”。从政府角度看,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政府通过项目未来运营收入和适当补贴,“撬动”私人资本参与项目“全生命周期”,不仅可以减轻当期财政支出压力,而且可以平滑年度间财政支出波动。从社会角度看,提高了公共产品供给效率。PPP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政府与私人部门的分工边界,通过构建公共产品新产权关系,整合了公私部门的各自优势,能“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把政府的政策意图、社会目标和私人部门的运营效率、竞争压力结合起来,充分提高了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从企业角度看,拓宽了企业的发展空间。PPP模式通过授予特许经营权,使私人部门不再局限于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建筑制造等传统行业,还可以进入电力电信、供水道路、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领域,大幅拓宽了私人部门的发展空间。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如果说2014年是我国PPP的元年,2015年就是中国PPP模式的突破年。这种突破表现在两点,首先,PPP实践与现有法律的冲突,尤其是土地方面管理制度的冲突,今年会得到一些初步的解决;其次,今年包括银行、基金等各种金融机构将会大举进军PPP项目。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