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做PPP的路未被堵死,假PPP瞒天过海值得警惕!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限渐近,前途依旧模糊,然而可以明确的是,今年平台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收紧。在此背景下,政府融资平台纷纷采取多种方式“曲线”抢滩PPP模式,希望借力实现转型或者暂时保留融资造血功能。这些平台主要是通过与其他社会资本进行不同形式的合作,从而完成自身身份的转换,进而参与PPP项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不过,据了解,有些合作方式借PPP之名,成为地方平台变相融资的工具,并有可能滋生新的风险。本级政府所属融资平台公司及其他地方国企想作为社会资本一方直接参与PPP项目,已经不被政策所允许。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地方融资平台做PPP的路就被堵死。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安徽省一位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人士透露,政策不允许本级平台参与本级PPP项目,但其上下级的平台是没有被排除在外的。有地市级的PPP项目就由其上下级政府的平台作为社会资本出面参与,但实际上资金、人员、具体项目操作都是地市本级的平台在做。
而在地方融资平台“曲线救国”的同时,一些假PPP项目的出现,更值得警惕。关于假PPP,业内人士举例称,一个地方要修建一条高速公路,该地方高速公路公司可以寻找一家社会资本,比如一家大的央企合作,双方各出资一部分成立一家项目公司,由该项目公司作为PPP的主体建设高速公路项目。表面上看,这是一个非常正规的PPP项目,但实际上,地方的高速公路公司会私下和这家央企签订一个回购股份的协议,承诺在未来项目建成后以一定价格回购其全部股份。业内人士称,若“抽掉”这份私下签订的回购协议,表面上看这就是一个引入了社会资本的好的PPP项目,没有增加政府债务。但实际上,这背后仍然是过去政府融资的逻辑,换汤不换药。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业内人士认为,实际上,虽然现在假PPP的风险只是体现在某个地方平台或国企身上,但是保不准未来这种风险会进一步传导至地方政府。
二、戴着PPP的帽子做BT有“陷阱”,政府参与PPP能否遵守契约精神?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宣传的项目并不是PPP模式,只是戴着PPP的帽子做BT。而如果未来各地政府和承包商不改变BT思维,将在新一轮PPP卡位战中频频失分。从广义上来讲,BT也属于PPP模式的一种。但如果细分,BT与PPP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其一,时间长短,BT项目时间一般在三到五年,而PPP项目时间一般都在10年以上;第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企业有没有参与到这个项目的运营维护中。而从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运作情况来看,BT项目很多是由政府所属融资平台或其控股国有企业承担;这种项目往往造成政府大量的债务问题,而且项目本身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