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完善中国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思路和建议

文章来源:中国发展观察陈健鹏2012-09-16 20:27

    完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建议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一)进一步加强标准管制工作
    1. 完善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标准管制法规体系。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适当提高准入标准,鼓励地方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加大重点领域节能标准的研究、制定和修订,进一步健全节能标准体系。加快强制性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终端用能产品强制能效标准、建筑节能标准、机动车燃油消耗量限值标准等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加大能源计量统计、节能技术评价等节能基础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力度,对标准管制实施“动态化”调整。
    2.加强温室气体排放各主要领域的标准管制工作。全面实施能效标准和标识,健全相关的监管和激励的政策措施。加强超前能效标准研究,逐步扩大超前能效标准的范围。提高高耗能产业准入标准。制定重点产业与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技术标准,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能源审计制度。加强工业、建筑等领域的对标管理。提高交通领域的低碳燃油标准,鼓励清洁能源车,限制高排量汽车。提高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进行节能评级。修订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建筑的节能标准,扩大建筑节能的强制性覆盖范围。加快绿色建筑标准的编制,完善绿色建筑地方标准体系,使标准能够覆盖不同的气候区及不同类型的建筑。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二)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
   1.拓宽财政投入渠道,加大投资力度。拓宽温室气体减排财政投入渠道,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预算,将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重点项目,包括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开发、低碳技术创新等纳入财政预算。采用设立基金、补贴、奖励、贴息、担保等多种形式,增加财政投入。整合不同的专项资金,形成具有一定资金规模的专项资金。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的节能、低碳产品的范围,增加节能、低碳产品采购占政府采购规模的比重。
    2.改进项目管理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改进节能减排资金申请的审批程序,增加项目申报和实施的透明度。建立科学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评价体系,健全第三方评估制度,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对节能减排资金使用的监管。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三)积极稳妥推进国内碳市场建设
    1.积极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循序推进碳市场建设。稳步开展碳交易的试点工作,但不宜过早铺开全国性配额碳市场。尽管目前的国内的碳市场“有场无市”,但不能为了追求碳市场的繁荣而过快地推进全国性配额碳市场建设。按照先从自愿市场后强制市场、先现货市场再金融市场的顺序推进碳市场的建设。选择部分重点、具有较好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基础的行业,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自愿市场,完善交易场所、交易平台和交易产品等,逐步探索和积累碳交易的经验。
    2.科学合理进行碳市场设计。加强碳交易有关的标准和规则的研究。吸取“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分解和我国二氧化硫交易实践的经验教训,高度重视碳市场的设计。实际上,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就尝试了可交易的排放许可证这种环境政策工具,比如二氧化硫交易,但均以失败而告终。这从一定意义上反应出我国环境监管体系,包括制度背景和技术背景的“滞后”,与政策工具的应用不匹配。从大的范围来讲,“做实”我国环境监管,比如对污染物的监管,还需要一个过程。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工具的使用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对我国而言,现阶段“做实”基础的监管工作要比开展一些“交易”更有意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在交易主体的设计上,地方政府不宜作为交易的主体,企业应作为主要交易主体。在配额的初始分配上,初期要尽可能考虑到企业的历史排放情况,免费给企业发放配额。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