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期:绿证绿电市场匍匐前行
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高全社会消费绿色电能意识,各国在绿证、绿电交易两方面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绿色电力交易分为“证电分离”和“证电合一”两种交易形式,前者侧重金融流通,后者名义上侧重物理消纳,操作中二者各有优势,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并存互补,目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均有实践
案例。从狭义上看,前者近似国内目前的绿证交易方式。从购买方要求看,绿证分为自愿绿证和强制绿证,其中强制绿证通常与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消纳责任权重)相配套。
政策制定至今的“创业期”,我国绿证市场取得了一系列成绩。2022年,全年核发绿证2060万个,对应电量206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长135%;交易数量达到969万个,对应电量96.9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长15.8倍。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约5954万个,累计交易数量1031万个,有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但我国绿证市场建设起步较晚,市场机制还不成熟,在供给、需求、衔接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用户侧绿色消费的积极性未能得到充分激发,自愿绿证购买量少。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达到1.19万亿千瓦时,而全年核发绿证对应电量206亿千瓦时,仅占新能源发电量的1.73%。
二是绿电绿证交易需要协同。绿电、绿证交易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推动能源消费清洁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因此,无论是“证电合一”的绿电交易,还是“证电分离”的绿证交易,都只是用户获得可再生能源消费凭证、新能源企业获得绿色环境价值的手段。但绿电、绿证两个交易市场、两种绿色环境价格,导致用户侧对绿色环境价值的认识产生误解,因此,需要协同两种交易,使绿色环境权益价格趋同。
三是绿色电力市场与碳市场待衔接。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绿电交易、绿证交易和碳市场等机制,各市场间相互关联影响,但缺乏有机衔接,尚未形成标准统一、信息共享的绿色电力消费认证体系。绿色消费互认体系尚未形成,绿电绿证抵扣
碳排放量的方式尚未明确。电力市场和碳市场之间数据尚未实现有效交互,联通共享、数据溯源技术有待加强。企业绿色消费的认证和获取方式存在不同要求。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