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如何把双碳压力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文章来源:北大汇丰PFR刘世锦2023-05-31 11:30

以“创新型碳替减”为抓手加快能源和经济绿色转型

中国的能源和经济的绿色转型应该走一条什么道路,可以从改革开放发展的历史经验中有所借鉴。正确理解和处理增量和存量的关系,对转型成功至关重要。新涌现的增量在初期个头小、影响弱,但活力强、成长空间大,逐步由配角转化为主角。比如,民营经济开始时是拾遗补缺,由于内生的活力、韧性和竞争力,逐步成长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五六七八九”作用的举足轻重的生力军。对外开放开始时也是“三来一补”,起步于沿海少数地区,以后带动中国成为全球性的贸易和投资大国。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中国的能源和经济应该也必须走一条“增量优先、以新代旧、激励创新、市场驱动”的转型之路。按照有关研究,到2060年,中国的非化石能源由目前的不到20%增长到80%以上,从而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创新驱动的技术替代和成本下降,是转型加快的主要推力。作为存量的传统高碳能源的减碳空间具有累退性,越往后空间越小,难度加大,成本加快上升;作为增量的低碳或零碳新能源,随着技术改进、产量扩大,成本下降加快,部分产品绿色溢价由正变负。新能源替代老能源的减碳成本优势增大,进而加快新老能源比例的转换进度。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双碳目标,应在继续重视增效型减碳的同时,尽快把创新型“碳替减” 纳入碳减排的核算体系,统筹增量与存量、未来减碳与当下减碳、创新与安全,力争减碳与增长双赢。各地应加快制定以碳排放“双控”为目标、减碳与增长双赢的五年规划和远景规划。要点包括:增量中新技术替代与相应的碳替减;增量中的碳替减与存量高收益项目减碳额度对冲,在释放增长潜能的同时减低碳排放强度;存量中引入新技术替代,同时实现经济充分增长与碳排放总量和强度降低。通过规划带动新技术、新产业在增量和存量的有序替代,增强产业竞争优势,推动增长潜能充分释放。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另一方面,在碳减排过程中要更多地引入市场化因素,并形成一种双向激励转型机制。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和碳税是碳价的两种主要表现方式,由此而形成收入如何使用,也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基本思路应当是,这部分收入应当用到碳中和进程中去,比如,个人和企业出售碳排放权后的收入,可以专用于购买低碳绿色产品,从需求侧激励绿色消费;又如,政府对高碳部门征收的碳税,主要用于对新技术驱动下低碳、零碳或负碳部门的减税。总体上看,企业税负并没有增加,但绿色转型的动力明显增强了。碳税实施起来相对简单,可以在某个地区或对某类产品开展这种双向激励机制的试点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促进绿色创新,既有技术创新,也有体制机制政策创新。应当鼓励支持地方、基层和企业在国家顶层设计的引导下有一些自选动作。符合实际的办法不是在政府机关办公室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在经济社会生活第一线试出来的。对绿色转型中有创意的政策和做法,短期内看不准,或有争议,可在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先做试点,给出一定的试错探索空间,取得成功经验后完善提高再推广,这样绿色转型过程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充满生机活力地持续推进。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参考文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1.刘世锦等,读懂“十四五”:新发展格局下的改革议程,中信出版社2021年7月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2.刘世锦等,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增长,中信出版社2022年10月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21年9月22日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1年10月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5.威廉·诺德豪斯,气候赌场:全球变暖的风险、不确定性与经济学等,东方出版中心,2019年9月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6.尼古拉斯·斯特恩,气候变化经济学,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5期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7.比尔·盖茨,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中信出版社,2021年4月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8.林伯强,碳中和进程中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经济研究,2022年第1期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9.Robert Mendelsohn, Climate Change Economics,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2022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10.Mathew Hampshire-Waugh, Climate change and the road to net-zero, Crowstone Publishing, 2021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11.Danny cullenward, David G.Victor, Making climate policy work, Polity Press, 2020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