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经伟:“双碳”目标下我国碳金融内涵与商业银行业务拓展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网陈经伟2022-06-29 12:08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双碳”目标?对产业有怎么样影响?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核心内容。然而,随着人口增加和生产力进步,人类正以期所未有的方式破坏生态环境,为此,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维持人类社会的延续以及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及不同社会领域的人们认真思考和关注的内容之一。而中国40年来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显著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短板,并威胁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政党行动纲领,将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上升为“五位一体”国家战略高度。进一步地,在新时代条件下,中央之所以要实施“双碳”目标,是因为党中央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背景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矛盾问题的有效手段。
 
  一方面是中国在新时代“经济增长与环境约束”矛盾问题仍然突出。虽然中国改革40年来经济已取得了高速增长,但目前的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其经济增长态势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将成为一种可能,而经济增长同时也避免不了对环境影响。加上中国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是少有的制造业大国和全产业链之国,是全球排碳大户,根据全球能源巨头BP统计:2019年全球碳排放总量341.69亿吨,其中中国排放量98.26亿吨,占比约29%,位居全球首位,且几乎达到同期美国的两倍。为此,中国政府不得不关注中国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并形成政策目标引导。
 
  另一方面是中国面对国际舆论压力必须采取相应的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过程中,一直坚守“人均”原则。虽然中国人均能源需求尚有较大上升空间,但未来碳减排压力较大,具体表现在,即便从人均水平来看,中国人均碳排放自21世纪以来明显抬升,陆续超越法国和英国,现已逼近德国和日本,且中国在2030年是7.4吨。从总量上讲,据国际组织、科研机构测算,中国目前的年度碳排放量占全球近30%,在2030年前达峰且峰值时的碳排放将超过100亿吨(美国碳排放峰值为57亿吨,欧盟约为44亿吨)。这也意味着,不管是人均还是总量层面,国际上对中国碳减排的舆论压力还很大,而中国政府提出“双碳”目标是对国际社会舆论和大国责任的一种具体行动计划之回应。
 
  按照中国政府宣布在2030年前碳达峰(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碳中和(净零排放)目标和中金研究院一项文献研究表明:中国的碳强度(单位GDP碳排放)2030年比2005年下降至少65%,且依据2017年的碳排放量,估算2030年净排放的峰值在108亿吨。这也意味着,中国碳排放不管是从总量和人均两个层面来看,在达峰前和达峰后的中国产业调整压力都很大。
 
  逻辑上,实施“双碳”目标有两种方法:一是减少排放;一是利用技术把排放出来的碳吸收回去。从这点上讲,“双碳”目标表面上是谈环保,实际上它是个经济概念和产业转型问题。由于我国目前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三大行业:发电与供热部门占比51%、制造与建筑业占比28%、交通运输占比10%;而碳吸收主要依靠植树造林(因碳捕集、封存和利用等人工吸碳在我国还没有起步)。因此,我国实施“双碳”目标将在发热和供电“碳源头”行业推动低碳转型,并从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许多“碳应用”细分行业(如清洁能源材料、低碳技术、绿色建材、节能系统、新能源车及新能源电池及配套充电桩等环节)推行减排。当然,碳排放交易市场——碳减排配套的市场化手段机制也值得关注,这是因为在这个机制下,高耗能企业排碳成本就高,而园林绿化、新能源企业化身“卖碳翁”,用省下来的碳配额可增加盈利。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