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色金融视角看环保项目推进面临的挑战
在当前多目标政策约束下,各类环保项目推进效率面临较大挑战。环保企业考虑各项政策规范带来的风险与机会成本,选择回避新项目;政府面对大型环保项目包没有过去熟悉的融资途径;金融机构在环保领域一片利好中因找不到可适用金融产品落地而茫然无措。
(一)环保实体运营企业“难思进取”
近年来,我们发现在污水、固废、大气治理等重要环保领域,一些技术开发与项目投资运营开发企业市场参与度不如以前积极,业绩增长主要以并购优质存量资产或降本增效改造为方向,而投身新环保项目的积极性不高。
环保实体运营企业“难思进取”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市场上收益相对合理、后期运营收款风险小的项目有限。以固废行业为例,由于市场上不规范竞争的存在,部分项目投标者以显著低于市场的
价格中标,项目内含回报率甚至低于市场平均融资成本,导致后期项目难以开工或者寻求变更合同等一系列“后遗症”,企业交易成本加大。另一方面,当前一些环保企业的融资可获得性不足,面临资金链紧张的窘境,有实力的环保实体运营企业此时转而趁机低价收购一些未来预期收益较好的存量资产。
相对而言,并购存量环保运营类资产,并没有增加市场上的运营项目,对环境改善效果有限。只有社会各界更多的参与投建新环保项目,并实际参与运营,才能真正为环境指标进一步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政府对主导的大型环保项目包融资“求贤问能”
以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为例,沿线11个省市积极响应,也转发了中央相关文件或者印发了区域实施意见。在中央生态文明建设与环保督查推动下,地方政府深知落实长江沿线企业截污治污、治理水环境的重要性,项目也基本清晰,仅九江一个城市的水处理类项目包投资总规模就超过80亿元。
然而,推动效果仍然不及预期,主要原因是没钱开工,更多的项目融资遇到困难,至少PPP模式融资的远水解不了近渴。例如,九江市一方面要推动这些项目落地,依法合规安排财政资金支付可行性缺口补助,另一方面还要严防死守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确保不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市级政府当前可采用的项目资金筹措手段极为有限,更多的地方政府遇到类似项目积极“求贤问能”,寻求解决之道。
(三)金融机构对国家支持的环保产业融资“停杯投箸”
金融机构作为深度参与项目融资的参与者之一,也是环保融资市场上的“生意人”,通常怀着一腔热情与各级政府或者投资企业对接,但大多神色黯然无功而返,面对的困难往往都是相同的,比较典型的是:有高评级融资主体但身份是不符合要求的平台公司、新设融资主体股东背景弱、项目收益不足弥补贷款本息,或者融资项目缺少增信措施等。
即便上述条件具备,还可能出现一些意外状况,如项目手续不全要求先放款而违反合规性要求。如果项目融资暂时不能落地,为企业补充流动性也不失为备选金融服务,而环保企业的特征是初始投资大,后期运营投入少,很可能测算不出符合要求的营运资金需求,也无法实现投放,可谓让金融机构参与环保企业融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