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亿院士:城乡能源系统碳排放核算与减排路径

文章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江亿2022-05-12 13:59

碳中和目标“两步走”的设想

 
面对这些任务,我们提出中国碳中和目标的“两步走”设想。第一步,中国能源革命最主要任务是建立零碳新型电力系统。第二步,围绕整个能源结构的转型,倒逼工业、交通、建筑改变自身用能结构。其逻辑一定是先立后破,先把新型电力系统建立起来,再把煤电厂砍了。只有先建立起足够的绿电供应系统,才能改变消费侧,没有足够的绿电供应,让工业、交通、建筑都电气化几乎不可能,最后只能僵在那了。
 
所以一定要先立后破,建立新型零碳电力系统就成为至关重要的核心点,是整个中国能源革命的突破口。而要建立新型电力系统,关键解决两大矛盾:一是在哪安装风电光电,二是怎么解决储存调节问题,整个矛盾集中在这两点上,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从这一逻辑关系和顺序出发,我们发现农村屋顶可以完成未来规划的光伏总量的一半,甚至还能多点,农村屋顶可以解决安装空间问题,并且能够解决部分电力的消纳、调节问题。这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是一个革命性变化,刚开始很难在全国一下铺开,可以先在农村尝试这种新型电力系统,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城市做光储直柔改造,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利用屋顶面积,而是解决柔性用电灵活调控,参与调控、成为电力系统的虚拟电厂。要想干这些事,必备条件是车辆电气化,尤其小型私家车和农用车的电气化,这为上面这两步需要的储能任务提供足够的储能资源。与此同时,建立余热回收系统,把跨区域的热网跟大型跨季节储热装置慢慢建立起来,提供零碳热源,这都可以同时进行。
 
从这点出发,我们觉得可以把中国能源革命分成2035年之前和2035年之后两段。2035年之前主要有以下任务:一是完成电力系统、低碳供热系统的建设,形成新型能源供给系统的雏形,加快汽车电力化和充电桩系统的建设,建筑的光储直柔建设,农村新型能源系统的建设。二是跨区域热网系统的建设,包括北方城市供热系统的降低回水温度改造,这些都是急着要做的。
 
反之,工业领域是我们“看家”的东西,正是持续增长的制造业使中国GDP在这么恶劣的国际环境下保持持续增长,因此不能一开始就对制造业大动手术,还要保留它继续运行。我国工业体系建成现在的生产能力,主要是2000年以后,到现在这些生产线还没达到投资回收的年限,没到更新换代的时候,所以应该维持运行。而上新的项目,无论是化工厂还是钢厂,则必须按照新的零碳工艺考虑。这样一来,这十几年时间抓紧对新型能源系统建设,风电光电起来了,电力足够充足,成本也降低了,就会形成对燃煤火电的竞争优势。
 
所以,应该靠市场竞争来减少传统产业,而不是强制关闭。并且新能源系统的建设工程会带动起巨大的新型制造业,从而替代现在拉动GDP的基建行业。基建行业变小了,但新制造业会大发展,从而维持经济的发展。比如说电动车产业现在非常火,很多企业涌现出来了,电池产业也成了增长特别快的巨无霸产业。光伏、风电设备,包括电力电子器件产业,将来跟信息类芯片同等重要,规模可能比信息类芯片还大。
 
中国在这方面并不是那么落后,通过市场需求推动,抓一下,这块起来后,将来规模不得了。另外,直流低压配电、直流电器设备,将有每年几万亿的市场,还有农机具电气化、直流化等产业。所以,应该抓紧研究各个制造业零碳转型具体技术路线和工艺,做好技术储备,这是第一步。
 
到了2035年以后再开始第二步,那时候已经建成低运行成本、高可靠性的新型零碳能源系统,可以为制造业提供更多的廉价电力。同时,制造业多数生产能力和生产线也已经回收了初投资,进入更新换代期,本身就要求做产业结构调整和工艺改造。经过十几年的研发,技术储备也差不多了,可以全面开展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低碳转型工艺过程改造,到2050年前后我国就能够成为制造业强国。
 
从这个思路出发,大概分这两步。整体的顺序应该是先电力后其他,重点就是电力;先农村后城市,电力也是农村先行;先建筑、交通后工业,因为建筑、交通改造不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不会拖制造业后腿,还能形成新的工业产业的市场需求,所以能促进制造业。这些完成后再进行工业低碳转型,就会特别顺利。
 
总的来说,这是我们新一代人的重大使命,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发展模式的重大转折点,就像当年引入煤炭,引入化石能源,人类开启工业革命一样,现在要把化石能源停掉,全面开发可再生能源,以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
 
以上内容就是探讨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城乡能源系统建设到底该怎么做,很多事也就能够看得更清楚了。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江  亿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