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质量是碳市场的生命线
钢铁业数据基础建设须抓好
准确性、可追溯性和透明度
2月26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国新办举办的吹风会上透露,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首次扩围坚持稳中求进、先易后难的原则,优先纳入碳排放量大、产能过剩严重、减污降碳协同效果好、数据质量基础好的重点行业。
由此可见,碳排放数据是今后碳市场扩围的关键考量因素和重点监管对象。
“数据质量是碳市场的生命线,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保障碳市场健康、平稳、有序运行的基础,行业数据基础建设对于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至关重要。即将施行的《条例》着重从严控、严查和严惩3个角度来根除数据质量管理方面的弊病。”蒋雪梅指出,钢铁行业在数据基础建设方面存在若干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可追溯性和透明度3个方面。
首先,在准确性方面,蒋雪梅介绍,《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填报说明—钢铁生产》目前均已经发布,其中的核算方法是否合理?参数是否需要调整?如果采用目前的核算标准将钢铁企业纳入碳市场,是否有准确性问题?对此,蒋雪梅建议行业协会、企业需要提前重点关注现行核算标准与钢铁行业的适配问题。
其次,在可追溯性方面,钢铁行业需要使用大量的化石能源,比如煤炭有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其他煤制品等多种细分种类,不同类型煤炭的排放因子(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燃料碳氧化率)均不相同,这对钢铁企业在原材料使用过程中数据记录的颗粒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供应链角度来看,钢铁企业的能源投入是否有记录、可追溯?如何避免中间投入的数据造假?这些都会影响碳排放信息的计算、全面跟踪和分析。
再次,在透明度方面,钢铁行业还需要在数据共享与透明性上下功夫。具体而言,一是要制定统一的碳排放测量和报告标准,确保数据的可比性;二是要投资于监测技术和设备的升级,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三是要建立行业内部数据共享机制,提高信息透明度,为碳配额的分配、碳减排策略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支持。这将有助于提高碳排放数据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
“由于目前在政府层面并未对企业的数据质量管理提出强制性的要求,很多钢铁企业可能并没有做详细的数据记录。因此在当前这样一个过渡期内,行业协会需要从现在开始呼吁企业将数据基础建设尽早提上日程,不能等到钢铁行业马上要被纳入碳市场了再‘临时抱佛脚’,到时候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会非常大。”蒋雪梅说道。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