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存履约驱动现象 业内呼吁发展碳金融
除了碳价之外,国内碳市场的履约驱动现象仍然存在,日常流动性不足问题也影响碳市场健康发展。受访专家表示,当前全国碳市场仍然呈现明显的履约驱动。李菁表示,当前碳交易呈现“潮汐”特征,即交易通常在临近履约末期集中发生,而平日交易相对稀少。
对于这背后的原因,鲁政委分析认为,目前全国碳市场仅允许2000余家发电行业控排企业参与交易,纳入对象类型单一且数量有限是当前全国碳市场流动性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导致碳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原因还包括以下几点。”他表示,一是交易品种单一、风险管理工具缺乏,目前我国全国碳市场主要为
碳配额和CCER现货交易,交易品种较为单一、风险管理工具缺乏,因此控排企业也缺乏对
碳配额资产进行主动管理的动力;二是配额发放不及时,控排企业无法及时获得足量的配额开展
碳资产管理和交易,导致企业无法积极开展碳交易;三是配额结转规则暂缺,在配额发放收紧的情况下,配额富裕的控排企业选择惜售以应对未来履约工作,导致交易市场配额供应量不足,进一步降低了交易量。
鉴于此,业内人士呼吁扩大行业覆盖面,并推动碳金融发展。李菁建议,除目前已有的电力行业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民航等行业都可纳入。此外,金融机构要作为中介机构参与进来,这有助于畅通碳交易;同时要逐步提高有偿碳配额占比,给出碳配额的变化路线图。
“如果始终给企业免费派发碳配额,将无法凸显碳价格信号对市场的引导作用。未来,还要逐步推出碳衍生品市场。在现阶段全国碳市场现货交易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碳市场经验,进一步增加如碳远期、碳期权、
碳期货等碳金融产品种类,并引入远期交易、展期交易、掉期交易等更多交易方式。”李菁表示,如果能够知道三四年之后的碳价,就可以提前对生产或减排进行调整,也能影响未来的碳价,这种能够对未来决策产生影响的价格发现更有意义。同时,引入衍生品也有助于更好地管理碳排放风险,做好风险对冲。
鲁政委也建议丰富交易品种,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他表示,从国际成熟的市场发展经验来看,碳期货等碳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能够大大加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提升市场活跃度。此外,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将推动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业务从少量创新走向普及发展。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