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国家
碳价存在巨大差异。比如2023年,欧盟
碳价一度突破100欧元/吨,按照当时汇率换算超700元/吨。
IMF提出的国际碳底价显示,到2030年,发达经济体的碳价要达到75美元/吨以上,中等收入发展中经济体达到50美元/吨以上,低收入发展中经济体达到25美元/吨以上。
不少
专家认为,设置固定的碳底价不利于各国气候与减排政策的灵活性,具体实施机制上需要慎重考虑,应当秉承公平、灵活的原则,并根据历史排放量和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区别地让各国承担不同的责任。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目前已有的电力行业,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民航等行业都可纳入全国
碳市场参与交易。此外,金融机构要作为中介机构参与进来,这有助于畅通
碳交易。
近日,全国
碳排放权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第二个
履约周期迎来配额清缴时刻。根据生态环境部规定,控排企业须在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2021年度、2022年度的配额清缴。
相较第一个履约周期,尽管全国碳市场仍然只吸纳了电力行业作为交易主体,但一些变化也在悄然发生。如何看待过去一年全国碳市场碳价的波动?背后的涨跌逻辑何在?国际碳市场
价格差异巨大是否会导致新的失衡?围绕这些问题,《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