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碳价差异巨大 引发“公平与合理”之争
不过,无论是初始的48元/吨还是较高的82.79元/吨,与欧盟碳市场价格相比都属低位。2023年,欧盟碳价一度突破100欧元/吨,按照当时汇率换算超700元/吨。
由此可见,不同国家碳市场上的碳价存在巨大差异,这也引发了广泛讨论。例如,有声音认为,全球每吨边际碳排放效果应该是相同的,每吨边际
碳减排、碳吸收或者碳存储效果也应相同。这类专家认为,由于各国推动
碳减排工作的起步时间不同,各区域间的碳市场价格差距较大。在碳减排初期,一些较容易的改进就能实现减排,减排成本和代价较低,碳价格也较低,在一些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尤为明显。此时,如果一些国际性排放大户通过购买此类
碳信用来抵销自身过多的温室气体排放,即会面临“漂绿”质疑。
基于此,从国际协调角度出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最快和最切实际的碳定价政策是制定国际碳底价,即到2030年,发达经济体的碳价格要达到75美元/吨以上,中等收入发展中经济体达到50美元/吨以上,低收入发展中经济体达到25美元/吨以上。
对于该理论,也有不同声音。例如,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路孚特碳高级分析师谭琭玥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IMF设定的2030年目标价格对于中国而言较高,目前中国的技术水平和碳市场的成熟度都有待提高,需要时间来发展。
李菁也认为,中国当下的碳价反映的是此刻减排成本的接受能力,这是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减排目标下形成的碳价,是合理的,而要求中国的碳价和欧盟的碳价一致有待探讨。
对于如何确定碳底价水平才能充分体现不同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鲁政委表示,尽管IMF考虑了为不同经济体设置不同的碳底价,但有研究显示,IMF建议的最低碳价水平对于发达国家实现其自主贡献目标并无实质性影响,但会大幅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责任与成本。因此,如何通过设置合理的碳底价确保各国在减排中的公平性是一个重要挑战。
鲁政委提出,除了碳市场的直接交易价格,还有一些隐性的碳价需要被考虑进去。“实际碳价是多种显性、隐性碳定价机制的综合结果,简单设置国际碳底价可能会忽略部分隐性碳定价政策的作用。”他表示,除了
碳税、碳交易等显性碳定价机制外,还包括可再生能源补贴、化石能源税、低碳标准与法规等隐性碳定价政策与工具,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隐形碳定价政策可能更加有效。
实际上,放眼全球,各国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不少专家都认为设置固定的碳底价不利于各国气候与减排政策的灵活性。业内人士表示,具体实施机制上需要慎重考虑,应当秉承公平、灵活的原则,并根据历史排放量和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区别地让各国承担不同的责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