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碳市场的馅饼与陷阱:知名企业花钱忙漂绿,“碳倒爷”如何钻空子?

文章来源:知识分子于杨今奇2023-08-19 23:31

森林保护创造碳信用,盈利容易核算难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气候咨询公司之一South Pole年初被荷兰调查报道平台Follow the Money曝出,其碳信用明星项目反而造成了更多的碳排放[12]。舆论几经发酵,South Pole的气候咨询、投资基金等相关业务都备受质疑,受到牵连的还有向South Pole购买碳信用的上百家企业。
 
South Pole有700余个碳信用项目,号称控制着全球五分之一的自愿碳交易市场,通过向包括大众、古奇等上百家企业售卖碳信用,赚取了上千万欧元。而此次漂绿风波的中心,是其“明星项目”,位于津巴布韦的卡里巴森林保护。
 
生活在卡里巴自然保护区的当地居民生活贫困,要靠毁林来获得木材和耕地。2013年,这片森林进入了国际碳交易市场,森林系统得到保护的同时,保住的林木带来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成为了碳信用。
 
South Pole号称卡里巴项目在2011至2021年间避免了三千六百万吨碳排放,并将这些碳信用卖给了上百家客户,累计收入一亿欧元左右。在2022年,该项目创造了South Pole营业额(2.32亿欧元)的十分之一。
 
企业花钱买来碳信用抵消其产生的碳排放,延续其大部分商业模式的同时得以树立负责任的品牌形象。而这些碳信用挣得的资金,一部分被用来帮助当地居民参与到生态旅游、养蜂等不涉及毁林的生计中,发展当地基础设施和经济;另一部分则帮助South Pole这样的中间商在管理项目的同时赚得利益。
 
这样看似完美、多方受益的项目却被“减排真实性”的质疑一举戳破了玫瑰泡泡,质疑的根本在于这三千六百吨声称被“避免”的碳的真实性。这个项目是否有效,取决于一个在一定程度上只能通过回溯验证的假设,即,当地森林在不受项目资金保护的情况下,将会以怎样的速度被人为毁掉?
 
South Pole基于周边森林历史数据做出假设,若没有外力干预,每年3.2%的森林会被砍掉,换言之,这片森林会在三十年内被夷为平地。然而,卫星图像显示,项目并未触及的周边森林毁林速度在2011至2021年间平均为1.5%,累积下来,South Pole将当地森林消失的速度高估了14倍。
 
于是,已经卖出的碳信用并不实际存在。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因为碳信用项目的介入,毁林速度比预想中缓慢对项目参与者来说成了噩耗。
 
不仅如此,South Pole还高估了项目对森林的保护力度,即假设自项目开始,当地就奇迹般地瞬间做到了零毁林。按照FtM的计算,十年间被South Pole卖出的碳信用中有三分之二只存在于纸面上,没有现实的减排意义。
 
然而,虽然这些并不存在的减排是虚拟的,对花钱购买它的机构来讲却是切实的,交出真金白银后即可继续心安理地排放。
 
如今,这些被高估的碳信用已经卖出,覆水难收。South Pole内部核算这片森林预计要十到十五年才能吸收足够的碳来填补空缺,而这期间,这片森林不能被再次用来出售新的碳信用。森林保护项目不能再盈利,未来是否还有足够资金来维持项目运行,并持续支持当地社区成了悬而未决的挑战。
 
即使项目仍在顺利进行,项目资金究竟有多少用来实际改善当地人生活,谁又来肩负在地实时监管的责任也并不清晰。FtM走访发现当地人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因为项目得到显著提高,而号称投入了当地社区的资金也有百万欧元在账本上查无所踪。
 
South Pole的卡巴里项目在FtM抽丝剥茧的调查下,诸多细节都哗然于众。然而。其他未被放在放大镜下检验的碳信用项目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
 
高毁林风险区的森林保护项目的真实效果难以实证。毁林风险相对较小的地区,第三方可以通过森林管理来赚取碳信用,而这类项目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证明其减排的额外性。
 
额外性是评估碳信用的重要标准,有不同角度考量,比如投资额外性、监管额外性、技术额外性等。基线场景与实现减排项目的排放差额才能算作合格的碳信用。换言之,在碳信用项目不介入的情况下也能有足够政策压力、投资和技术水平实现的减排则不符合碳信用标准中的额外性[13]。
 
比如,非营利性自然环境保护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曾被曝出销售其早前通过筹资购买下来的森林保护地所产生的碳[14],问题是,这片森林已经处于TNC保护之下,本就没有砍伐风险,所以并不产生任何额外的碳信用。
 
无独有偶,澳大利亚的森林保护被赋予了百万量级的碳信用,价值上亿美元,却在2022年被六位学者质疑其实际价值[15]。他们研究了169个在2015至2021年间产生了两千四百万碳信用的项目,发现项目中“人为干预”森林管理的树木实际上和项目外的相差不多。更糟糕的是,新南威尔士州的92个项目覆盖的森林面积在人为干预下减少了1万多公顷,昆士兰州73个项目的森林覆盖则下降了5万多公顷。这些碳信用背后连真实的森林保护都没有做到,额外性就更是奢谈。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