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碳中和驱动力深化演变进行中
我们看到的第三个变化是中国企业碳中和驱动力深化演变进行中。企业侧在碳中和新的话语体系下,与其等着被动逼着做,倒不如化被动为主动,开拓出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
去年我们还在说中国的企业开展碳管理核心的三个驱动力是政策强制、品牌以及供应链的压力等。
今年我们看到一些明显的变化,包括政策层面从国内的压力现在已经逐渐演变为国际国内双重压力,倒逼企业开展碳管理。比如有些企业开始受到一些国外政策的压力,开始有间接或者直接的影响让企业开始来关注它的碳足迹,并且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推动更多的产品走向碳中和。
今年“两会”,小米的雷军在会上提案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建立
新能源汽车碳足迹核算体系。宁德时代的曾毓群则提出加快电池碳足迹方法论的研究,推动中欧电池产品碳足迹的协调和互认。企业家们都已经非常关注碳足迹相关话题,欧盟边境
碳税对中国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尽管这个政策落地还有几年时间,但是我们看到有些头部的企业,例如巴斯夫、陶氏化学等已经开始计算数万种产品的碳足迹,并且开始倒逼更多的企业如中国制造型企业,进行碳足迹计算和披露。
第二个演变是品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品牌的角度考虑碳中和这项工作的投入产出比,并且真正迈出了最难也最重要的第一步,例如第一个碳中和的零售商场-SKP、第一个碳中和的有机奶-伊利的金典有机奶、第一个碳中和的正谷巧克力、月饼以及第一个碳中和的豌豆奶-小蛙植饮等。这些都是从品牌的角度,希望通过差异化提升品牌竞争力。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