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达峰、深度减排到碳中和的研究
柴麒敏表示,为支撑国家目标论证,他的团队在2020年9月前也基于自主开发的IAMC全球模型对中国未来实现碳中和的路径进行了最新的评估,并与国际部分情景做了相应比较,基本上分为达峰
平台期、深度脱碳期、源汇中和期。与国际上对中国的2℃、1.5℃的情景分析,我国的研究虽然与其有一定幅度的差异,但大致趋势相同。在全球实现2℃、1.5℃目标的大背景路径下,基本上框定了未来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总体趋势和实现路径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差异。对中国而言,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实施中面临的具体问题非常多,既有技术上的,也有政策上的。
另外,为更好支撑重点部门和行业碳达峰,他的团队还在2020年9月之后进行了基于SPAMC国家模型的“双碳”情景研究。特别是结合“十四五”最新形势,针对高投资高安全、强创新高质量、统筹协调的三组情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模拟,并对工业、建筑、交通等终端部门和电力、钢铁、水泥、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的历史排放、未来趋势进行了细颗粒度的分析,并重点对我国“终端高电气化率+新型电力系统”等转型路径的技术方案进行了阐述。
基于上述及相关研究基础,我国在2021年10月向联合国递交了《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提出了未来将采取五大主要措施来高质量地实现我国的碳中和。
一是持续推动节能技术进步与发展,通过加快普及先进适用的节能低碳,零碳技术与生产工艺,将智能创造、系统集成、循环链接等先进技术融入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是加快提升终端用能领域电气化水平,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应用推广电能替代技术等方式大力提升工农业生产、交通和城乡居民生活筹终端用能领城中电力对其他能源形态的替代,电力成为终端部门用能的主力。
三是加速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先进核能技术,加快非化石能源降本提效发展及与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推动清洁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
四是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
清洁能源在钢铁、水泥、航空、航运等领域的应用。积极推动高效率、低成本二氧化碳移除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快发展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领域全流程的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
CCUS规模化示范和建设)。
五是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体化保护和修复。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建化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河湖、湿地保护修复,整体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强退化土地修复治理,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