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减碳技术与国际接轨
“双碳”目标是全球大多数国家的一致行动,而碳交易是通向这一目标的路径之一。“欧洲等地的一些做法有一定参考价值。”于冬生说,用碳排放标定能耗,通过碳排放可以精确衡量车辆的能耗和排放水平等指标,引入碳排放指标是欧美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据于冬生介绍,当初,欧洲并没有制定强制性汽车碳排放标准,希望靠车企自觉主动减碳,但后来发现并不可行。于是,欧盟在2009年制定了汽车碳排放的强制性标准,并将乘用车和商用车分列。其中乘用车部分,第一次于2009年设定的目标是,到2015年乘用车平均碳排放量为每公里130克。实际执行中,很多车企提前达到了标准;第二次于2014年提出,到2021年乘用车碳排放量需达到每公里95克;第三次于2017年11月提出,到2025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5%,降至每公里81克,到2030年减少37.5%,降至每公里59克。每辆车每超标1克,将罚款95欧元(约合人民币727元)。而欧盟经过试点之后,于2008年正式启动了碳交易市场。
今年5月,世界银行发布的《2021年碳定价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全球碳交易创造收入5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40亿元)。“其实,宝马、奔驰、大众等欧洲车企都已经按照欧盟的指标提出了自身的碳排放目标。”覃筱鹏说,其中,宝马集团宣布2021年其全球工厂实现
碳中和;奔驰乘用车宣布2022年实现全球工厂
碳中和;沃尔沃、奥迪宣布2025年实现全球生产基地碳中和;大众、本田则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而沃尔沃成都工厂2020年上半年已经实现了零排放。
“虽然说汽车领域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使用环节,但是,最为关键的还是节能减排技术。所以,与国际接轨,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在技术的先进性上走在国际前列。”厉建平认为,当前业界的共识是,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是节能减排的重要路径。具体应包括,一是传统车企要加快新能源转型,开发纯电动、混动
平台,包括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按照国家的规划,生产端向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倾斜;二是要在整个产业链上作文章,包括原材料、零部件供应端、生产端以及售后整个链条;三是应加快相关技术研发,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方面掌握核心技术,真正与国外巨头站在同一赛道上。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