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境产业竞争格局
1、并购潮背后的境遇分化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1)并购潮势头强劲
2013年上半年,环保领域的并购潮延续强劲势头。在兼顾项目投资的同时,一些公司开启了更加多元化、立体化的并购扩张模式,以助推其在产业链、服务领域、地理区域的快速布局。包括北控收购标准水务和威立雅葡萄牙项目,国中水务收购天地人等,都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在此之中,两类公司的并购优势格外明显。一类是再融资成本低的大型重资产环境企业集团,另一类是获得高倍市盈率估值的轻资产企业。
前者拥有至少百亿元以上的资产规模,并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有很强的再融资能力。凭借巨大的资产体量,此类集团能够吸纳大量低成本债权资金,如上半年北控水务发行5亿美元债券,光大国际获IFC7000万美元长期贷款、亚开行等6家海外银行1亿美元贷款、与国开行签100亿人民币金融支持战略合作协议等。低成本的股权和债权融资有力推动了重资产集团的并购进程,并增强了其在领域布局、项目投资等方方面面的实力。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后者以高速成长的技术创新型企业为主。通过IPO等方式获得资本市场高估值投资资金后,这类企业相比于未获资本市场认可的其他同类企业,资金成本大幅降低,资金规模大幅增长,从而有了更强的能力来扩大规模和开展并购活动,进一步实现快速成长,吸引更多资金注入,市值再次扩大。而一些难以在短期内直接上市的环境企业,也开始寻求被上市公司收购,其利润被并入上市公司后,在同样的高倍估值下为上市公司带来更多资本,而被收购企业,也得以迂回地实现上市,其投资者获得较高的资本收益。
(2)高估值下环境企业的境遇分化
在资本市场的助推下,环境产业在2013年上半年加速整合。其原因除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场趋于饱和使企业不得不寻求新的方式来达到规模化目标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正开始出现“马太效应”,资金充裕、融资成本低的领先企业,如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国企,成功登陆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或是完成股权融资的拟上市企业,受惠于资本市场对环境领域格外关注下的高估值,低廉的融资成本为这些企业的市场扩张——不论是项目投资或是并购,带来其他企业难以企及的竞争优势。进而,领先企业在低成本资金的助力下,以更快的速度攻城略池,在高速成长中再次增强了对资本的吸引力,进入强者恒强的良性循环。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另一方面,一些中小环境企业的处境显得尴尬。商业银行贷款期限短、成本高、规模有限,难以完全满足企业成长甚至是维持运营的资金需求;在股权融资的道路上,缺乏明显的成长性和创新优势的环境企业,很难获得资本市场关注;此外,IPO之路漫长而艰辛,“远水解不了近渴”,上半年至少已有3家拟上市环保公司被终止审查,一批环境企业仍滞留在上市边缘。
环境产业与资本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资本不仅是现阶段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推动整个行业分化和洗牌的动力之源。从资金与资源逐渐集聚的趋势来看,未来二到三年,必将是产业的整合年,经过一系列产业的横、纵向并购整合,环保产业市场将向有资本、有品牌、有实力的少数企业集团集中,企业发展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并将造就出数个“产业航母”。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