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环境史是从属历史学的环境变迁研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环境变迁的基本要义是研究自然环境本身的变化问题,这就涉及时间问题,而“史”的概念当然与其在时间上的变化有关。两者是否相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这就涉及其含义的差别。环境变迁本身针对的是科学问题,它并不限定学科的范围,一切可以涉及和解决环境变化问题的学科都能为它作出贡献。我们关注目前活跃在环境变迁研究领域中的学科,如岩石学、地理学、植物学、生物学、生态学、海洋学、年代学等等,就不难找到环境变迁跨学科研究的特点。而“史”的概念,仍是部分学科领域中的特征,而且在不同的学科中,“史”概念含义并不完全相同。举例来说,气候变迁研究的是单一的自然对象,无论是现代气候还是历史气候都不例外,但问题源于对“历史”的诠释。气候的历史与地球的年龄一样长,自从有了地球的大气后也就有了相应的气候。而如此长的时间,研究气候的资料来源、手段和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别。地质时期的气候问题,如震旦纪冰期、第四纪冰期等,沿用的地质手段,从考察岩层出发,探求当时的气候,因此,在地质学上所说的气候史,是指几百万年至几亿年前的气候。而在气象部门,除了近数十年的现代气候外,也常常用过去的观测资料研究过去的气候问题,这些气候问题相对现代气候也是历史的,有时也冠以历史气候,它的时间尺度就只有近百年。在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领域里,更注重文献记录中的气候问题,这同样称为历史气候,当然是指的人类历史时期。显然,不同学科所讲的历史气候,无论从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看都不是同一个内容,仅仅是历史气候中的一个子集。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当我们把眼光放到历史学的范畴,其实有关“史”的问题有史学史专门的研究。通常所说的广义的“史学”就是“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其实环境史中有关史的含义应该继承这个定义,不过是把“社会的客观存在”替换成“自然环境的客观存在”。因此,从理念来看,环境史从属历史学并没有什么相抵之处。
其实问题并不局限在理念上,更重要的是研究的资料依据。环境史的主要资料来源是文献记载。应该说历史学对文献资料的理解和运用最为透彻,如版本、文字训诂、释义解析、背景分析,历史学在文献资料研究中已经着力精深,这为充分和准确地利用资料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学术基础。尽管古代文献资料是用我们今天熟知的汉字写成的,但认识这些汉字不等于就能理解章句的寓意,并把握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基本信息。任何文献的产生都有特定的背景,这对理解文字记载的意义和使用范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历史学的基本训练,恐怕很难在运用上做到得心应手。因此从研究依据的资料来看,环境史应该是从属历史学,因为只有历史学在文献资料的把握上最为成熟和老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当然,有论者以为环境史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如果仅仅把研究对象作为考察的内容,确实如此。因为环境史所面对的问题是传统历史学所不擅长的,也可以说是新的命题。但就学科发展而言,在新形势和新需求的推动下,任何一个学科都会面临此类挑战,历史学也不例外。因此不能仅仅从研究对象来判断其学科归属,否则在今天学科交叉发展的背景下,很多问题会让人困惑。笔者认为,如果从依据的基本资料来源出发,把环境史归属于历史学是恰当的,而历史学也应当担当起这个责任,因为历史学具有的文献资料运用手段将对环境史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