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前 言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机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我区地域广阔,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是最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地区之一。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编制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提出了全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等,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实现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目标,推进内蒙古绿色低碳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第一章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现状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第一节 气候变化影响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在发生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气候变化导致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气候变化对农、牧、林等经济社会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加剧疾病传播,威胁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健康。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我区是气候变暖最显著的地区之一。1961年以来全区平均增温率达到0.36℃/10a,明显高于同期全球(0.12℃/10a)和全国(0.23℃/10a)增温幅度,表现为极端高温事件增多,降水波动性增大,极端降水事件增强,气象干旱日数年际波动加剧,主要农作物单产受气候波动影响明显,牧草物候期提前,森林火灾发生危险性增加,水资源总量减少,水分亏缺严重。未来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安全等的不利影响还将进一步加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第二节 应对气候变化成效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碳强度目标超额完成。2015年,全区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21.6%,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下降16%的目标任务。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9.4:54.5:36.1演进为2015年的9.1:50.5:40.4,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5.56%。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清洁能源得到较快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2425万千瓦和469万千瓦,占全区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分别为23.3%和4.5%;天然气产量达到290亿立方米,比2010年增长87亿立方米。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森林草原碳汇持续增加。森林面积由3.6亿亩增加到3.73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03%,提高1.03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4.84亿立方米,增加1.23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37%提高到44%。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得到增强。城乡供水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低碳试点示范成效显著。呼伦贝尔市入选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入选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地区,乌海经济开发区、赤峰红山经济开发区和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入选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低碳社区建设有序推进,全国首个10万吨全流程碳捕集与封存示范项目建成。
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机制进一步健全,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专项培训全面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全民低碳意识明显提高。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我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自治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碳排放总量仍将持续增长。产业结构重型化、能源结构高碳化特征短时间难以改变。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较为薄弱,相关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专业人才较匮乏。防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能力不足,灾害预警发布机制不健全。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