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共环境项目基础资产变化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首先是PPP模式带来基础资产投资、经营效率提升,提高项目总资产收益率(ROA)。受限于政府多头管理、机构膨胀、项目管理乏力、重投资、轻效率的局面,我国公共环境项目资产收益水平较低(见图1)。PPP模式借助市场完备的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性磋商性采购机制、物有所值(VFM)评估等市场化手段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同时,利益的驱动使得社会资本与项目建设商、运营商通过减员增效、技术改造、商业模式调整等方式提高项目经营效率;此外,公共环境服务价格的新一轮市场化改革(见图2)也将显著提高公共环境项目的资产收益水平,使之成为真正的“逆周期”的稳定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图 1 城镇环境基础设施领域分行业年总资产利润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环境金融部整理
图 2 全国部分城市居民污水处理费水平(2014年9月)
数据来源:Wind资讯,环境金融部整理
其次是PPP模式激活了基础资产的流动性,带来流动性溢价。根据科斯产权理论,当产权明确界定后,交易成本随之降低,流动性提高,资产增值,带来流动性溢价。传统模式中,公共环境项目对政府依附程度高,权责不清、政府信用融资等原因使得大部分项目不具备交易、流传条件。PPP模式下,《政府采购法》、《预算法》、《特许经营法》等法律的颁布与修订为PPP模式创造了良好的法律基础;PPP合同、特许经营协议等构成了完整的契约体系和清晰的法律结构;项目公司(SPV)的运作模式与股权安排也使得政府与社会资本各方的权利、义务更加规范;项目产出标准、价格水平、政府补贴力度、保底量承诺等政府信用注入的显性化,有效降低了项目融资对政府的依附程度。上述因素使得公共环境项目基础资产的流转、整合成为可能。
第三是激活项目资产向金融资产转化,降低长期资金成本,提升项目净资产收益率(ROE)。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基础资产再融资手段日趋丰富。诸如项目收益债券、基础设施REITs等低成本、高效率的直接融资工具逐步普及,将为公共环境项目资产的金融化创造前提条件,为公共环境项目基础资产的再融资及社会资本、产业基金的退出提供良好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