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碳成本第一步:确保碳数据真实、可用
碳数据是量化降碳成本的重要依据。从汽车产业全链条数据贯通看,钢铁企业需建立碳排放核算体系,精准追踪从铁矿石到钢卷的
碳足迹;而从产业链协同需求看,车企也在提高对供应链碳数据透明度的要求。
碳市场扩围,不仅使得汽车行业获取碳数据变得更为便利,
碳配额买卖情况也能反映降碳程度,成为车企选择低碳供应商的参考。因此,碳数据的真实可信尤为重要,直接影响交易金额,关系着交易是否公平有效,但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企业对碳数据的采集组织、计算方法不一致,且终端出口市场存在标准差异。在
新能源汽车行业中,随着欧盟新电池法案等政策的出台,企业管理上游供应链的碳排放,越来越需要真实而非数据库平均值的碳数据。
真实数据是指经过实际收集、验证并满足合规要求的数据,例如通过现场生产情况、购买发票等详细记录计算出的碳排放量等信息。而数据库数据往往是历史以往的,可能存在质量问题,不能准确反映当前中国本土供应商的实际状况。上海碳衡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黄彦翔认为,行业正处于从使用数据库数据向收集真实合规数据准换的过渡阶段。这涉及数据收集、合规性验证以及通过审核获得证书的过程,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可用性。
另一方面,产业链上下游碳数据流转中,需要确保数据的合规性、安全性。数据交互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利益冲突,整车厂难以要求其一级、二级供应商分享底层能耗数据,因为可能涉及保密工艺和流程信息;二是数据合规性问题,收集到的数据可能未经正确处理,无法用于碳审计等环节。
黄彦翔谈到,就像财务报表一样,企业做完碳排放计算后,必须通过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合规性审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防止数据造假。这样,下游企业才能信任并使用这些数据作为其碳排放计算的基础。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