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扩围降低汽车供应商降碳成本
从整个汽车产业链看,汽车主机厂除了自身降碳,也可带动上游供应商降碳。据了解,汽车企业一般对供应商所提供的材料属性有低碳要求。具体到钢铁相关零部件,车企则希望供应商在成本可控的基础上提供低碳钢。
降碳成本始终是企业最为关心的。中汽碳(
北京)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明楠对研究员表示,碳市场扩围将带来积极影响,有助于引导钢铁行业降低碳排放。“碳市场的核心目的是,以更低的社会成本实现碳排放总量控制。同时,通过市场化机制,鼓励不同企业以更低成本降碳。”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降碳成本,主要体现在工艺流程上。比如,比利时企业贝尔卡特主要生产钢丝产品,其中钢帘线用作汽车轮胎的骨架材料。贝尔卡特北亚区可持续发展总监仲崇毅告诉研究员,企业主要通过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从生产运营端实施
节能减排项目。此外,通过采购端钢厂减少原材料的碳排放。一是使用回收废钢作为原材料,通过电炉进行“短流程”炼钢;二是在“长流程”(从铁矿石开始逐步冶炼)转炉炼钢中增加废钢比例,尝试突破使用25%废钢的技术瓶颈;三是探索氢冶炼等新技术。
“这都会增加企业成本,关键要通过经济推动,才能实现产业链降碳。”仲崇毅说,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会根据边际减排成本的计算,划分项目优先级,筛选既能减排又能降低成本的项目。贝尔卡特集团的减排目标是以2019年为基线,到2030年范围一、范围二的碳排放减少46.2%,期望降低15%的能源强度,预计投资2-3亿欧元。企业每年还在全球范围内投入约7000万欧元的研发成本,其中可持续是主要议题。
钢铁行业纳入碳市场将重塑汽车产业链竞争逻辑,短期倒逼降本增效,长期驱动
绿色溢价与技术壁垒构建。易碳数科董事长周晶分析称,业内观点认为钢铁行业纳入碳市场后,钢铁企业需承担环保改造(约100元/吨钢)和碳权购买成本。以年产500万吨钢厂为例,未来若3%配额需购买,年成本约2900万元;但长期看,
绿色钢材(如低碳汽车板)溢价能力会增强,车企为应对欧盟相关规则,打造可持续发展品牌,将优先采购低碳钢材,形成“减碳-溢价-收益”闭环。
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相当于为汽车产业链企业提供了“变现”途径。原本需要企业支付的降碳成本,现在通过碳市场得以分摊;企业卖出碳排放配额还能获得收益,从而降低成本压力。“到底谁要为低碳属性买单,通过碳市场,可以化解一部分成本,避免转嫁到终端市消费者身上。”一位车企供应链可持续负责人表示。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