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所有企业无法绕过的战略高地

文章来源:IT经理世界-易碳家杂志碳交易网2013-04-08 20:33

  两难抉择

  讨论低碳经济,要确认一个基本前提是,任何外来的约束都将对整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打压作用,多加一个环境约束也必然如此。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可以想见,在企业运营成本压力和诸多卖方企业的推广下,低碳将可能促使全球范围内的各类企业尝试对其业务流程进行重整,并有可能完全颠覆原有的业务模型和竞争理念。上个世纪的一些普遍做法,如长途空运、小批量、准时制(just-in-time)概念以及在环保标准要求较低的国家进行能源密集型生产等,正逐步遭到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否定。原因很简单,现行的准时制和客户直送库存策略要求少量和多次运输,这种做法的确可以提升服务水平,也能降低库存,但是增加了运输成本和碳排放。而如果要求企业通过放弃少量和多次运输却又意味着要拉低服务水平。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如果说欧美发达国家可以依靠着力发展服务业、降低工业生产规模等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式来达成低碳目标,那么在国内,经济依然主要靠工业增长而非服务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对中国来讲,所谓低碳,更多是指低碳的工业。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在欧洲,几大发电企业已经在根据燃油价格、煤炭价格、碳价格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计算,然后再针对自己的煤电、燃油发电、风电和核电等多种能源业务的比例进行调整,以便在运营成本和利润之间求得最佳的平衡点。但是在中国,可选择的余地是如此之小。依然以能源发电领域为例,目前的状况是,不管哪种发电方式,即便全部满发依然不能满足工业生产全部所需,要学习欧洲内部调节那一套几乎没有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paifang.com,转载须加网址。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所以,现在的核心问题是——当企业目标(如节能)与低碳目标一致时,企业肯定愿意接受低碳,但当两个目标产生矛盾时呢?有多少家企业真的能够牺牲效率迁就减碳目标?像中远那样通过优化供应链工具找到运营效率与低碳目标之间的平衡点在其他行业容易实现吗?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如今,许多国家已经开始要求企业承担它们造成的碳排放代价,并欲对诸如铝、钢铁、水泥等排放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而另一方面,碳生产率达到了一定标准的低碳企业,则会在国际经济体系中享受贸易便利待遇。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获得众议院通过,该法案规定,从2020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具体的措施将表现为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而像法国、加拿大等国很有可能赶在美国之前即开始征收碳税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而在中国,虽然很多企业出于企业形象或事件营销的需要,纷纷搭上低碳这班顺风车,但在走出秀场之后,真正进入减排流程显然还需要等待。以气候组织目前在国内的几大全球性会员为例,除了中国移动能够做到每年都坚持提交排放清单数据之外,尚德电力等公司虽然也在一步步进行补充,但从总体来看,按照气候组织项目经理尹乐的观点,“目前要求中国企业提交排放清单依然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对于国内企业而言,在必然来临的低碳硬性标准面前如何做出取舍,可能不止是一个时间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低碳经济来临之时,也是各路资本辐辏之日。关于这一市场的潜在规模,从3千亿美元到8万亿美元,各种预测数据间差距很大。不管确切数字能否算清楚,但对于一些有准备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来讲,的确意味着巨大的机遇。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