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目前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以下简称经济结构)问题是导致我国高污染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些结构的扭曲是如何形成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我们要研究政府、市场、企业和消费者四个角色的作用(或其应有作用的缺失)。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我们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类原因导致了高污染的经济结构:
政府对市场的扭曲。 即原本靠市场机制是可以形成一个更有利于环境的资源配置和经济的结构,但政府的政策干预扭曲了市场的作用,导致了高污染的经济结构;
市场失灵。由于污染的外部性,仅仅靠市场机制无法将这些外部性内生化,导致污染性的投资、生产和消费过度。这里的问题是,政府应该设计各种机制,将这些污染的外部性内生化,以纠正市场失灵,但到目前为止,政府还没有做到这一点。
企业和消费者缺乏社会责任感。如果企业和消费者在其目标函数中除了利润和消费享受最大化之外,还包括了对污染(绿色)产品的厌恶(偏好),那么在同样的市场价格之下,污染产品的产量和消费量就会降低,绿色产品的产量和消费量就会提高。我国的问题在于,由于许多机构投资者(它们是企业的股东)不关心环保、企业的污染信息不公开、环保教育不到位、公众舆论支持绿色经济的力度不够,使得企业和消费者尚未形成生产和消费污染(绿色)产品的羞耻(光荣)感。
对这三类经济学问题的研究,将为我们提出治理PM2.5的经济政策提供一个比较系统的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