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碳市场需求和生态价值补偿市场空间巨大
生态碳汇作为双碳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具有广大的增长空间。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贵瑞撰文指出,根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16000个调查样地的清查成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为每年10.96亿吨二氧化碳。综合同期各种研究和判断,近10年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保守估计为每年10亿至13亿吨二氧化碳。在保住现有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发挥森林、草原、湿地和滨海地区的固碳作用并进行系统论证,还可补充一部分被忽视或遗漏的核算。此外,当前我国森林平均年龄为30至40年,通常林龄在80年以下的森林均具有较强的碳汇能力,加上近年来气温升高和区域降水量增加,预期生态系统碳汇将进一步提升。综合多种途径,中国区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有望达到每年20亿至25亿吨二氧化碳的水平,具有实现倍增的潜力。
由上可见,生态系统碳汇在助力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倍增的10多亿吨碳汇为开发具有多重效益的碳汇产品提供了基础,从而促进以碳汇标注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这正是需要自愿碳减排标准体系发挥作用的地方。
随着《昆蒙框架》目标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进一步推进,自然生态系统的非碳效益日愈受到更多企业的青睐。2024年4月6日,国务院公布了《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其中提出的市场机制补偿为企业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政策保障。国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生态保护补偿中的作用,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市场化发展,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国家鼓励企业、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以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市场规则,通过购买生态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开展生态保护补偿;国家建立健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碳汇权益等交易机制,推动交易市场建设,完善交易规则。
在开展增汇减排和碳汇交易时,不仅仅要重视森林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森林为人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2023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并参与市场交易,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这也为开发具有多重效益的碳汇产品奠定了政策基础。
(文/陈元哲 李怒云 作者分别系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秘书长、院长)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