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用的角度看,每一个电动汽车用户都关心自己车上的电池组性能和状态。然而用户真正关心的是什么?用户其实并不关心电池内部工作机理和电化学特性,而是电池组充放电效率、经济性、安全行和可靠性等用户体验参数。对于一般用户而言,电池就是能装能量的容器(类比瓶装水和桶装水,又如充电宝)。
因此我们需要从C端重新审视电池应用模式和展望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未来。自主换电模式可以支撑作为能量容器的电池能量块来承载能源无处不在的美好愿景,可以支撑电池在更细的时空颗粒度下进行复用和重组。在自主换电模式中,电池的属性将不再由厂家赋予,而是由用户赋予,通过用户需求的正交性进行高密度的复用和梯级利用,从而真正实现了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价值最大化和电池行业的产业链贯通。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自主换电模式可以支撑能源互联网电动汽车的运营模式:车电分离,电池自选,自主换电,能量运营。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在电池能量信息化和互联网化管控技术的支撑下,电池演变为一种新型的可计算资源得以在电池应用市场中实现真正流通,而电动汽车可以随处获取以电池能量块形态存在的移动电源,进而可以通过电池能量云平台来进行管理和控制及运营,通过能量大数据平台,管理数量庞大的、在市场流通的电池能量块,从而使电池能量运营以虚拟电厂的形态在C端实现与电网平等的市场地位。
在能源互联网电动汽车的模式中,电动汽车将演变为一种互联网硬件,从而变成能源互联网能量服务的物理载体,类比于苹果公司认为最终的服务体系架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远商业模式。电动汽车是可以免费提供给用户,而电动汽车运营商可以依靠能量运营(如电力直供和分布式能源消纳等)和提供的定制化能量服务来盈利。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总之,电动汽车的发展需要颠覆式的思维和模式,让一切发生彻底的变化,在变化中实现进步与革新。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附:电池能量信息化技术简介支撑电池能量块和“电池Uber”模式得以实现的核心技术是电池能量信息化技术。通过对电池能量的离散化和数字化处理,去除了电池使用过程中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通过互联网的分布式架构和先进电力电子半导体将传统电池组变成自适应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支撑了软件定义电池的应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慈松教授团队目前已经实现了全球首套基于能量信息化和能量互联技术的分布式电池能量管理系统,该系统中电池网络管控节点可达到互联网级的1792个,跟互联网一样,理论上该技术体系的可扩展能力无穷大。这套系统通过智能芯片管控每一节单体电池,实现毫秒级的电池网络拓扑重构和纳秒级的单体电池通断,让电池组内部、碎片化的电池块之间随时根据环境变化来动态调整自身的工作状态,使其始终保持最优化的供能模式,实时管控并告警,让能量流与信息流达到真正的融合。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目前已经完成了应用这套分布式电池能量管控技术体系的两款电动车的改装测试,通过电池能量管控系统,我们可以通过电池云平台监控到每一节电池,通过电池能量块可以进行自主换电式能量补给,按需配置电池,支撑能量共享和运营。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作者简介:慈松,博士,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PI研究员,美国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终身副教授,国家能源局中国能源互联网战略研究课题组首席科学家及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预研课题专家。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