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关键和难点是什么?
迟晓光认为,目前我国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关键首先在于碳足迹核算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确保各行业、各地区碳足迹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其次是计算所需的碳足迹因子数据库的构建,以提供标准化、高效、透明的数据支持;此外亦需制定完备的碳足迹管理制度,包括《方案》中提出的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制度、碳足迹信息披露制度等,使得碳足迹核算从纸面数据落实于企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管理工作中,稳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难点方面主要在于复杂供应链体系下的数据收集与管理,企业和行业间碳足迹数据壁垒,以及碳足迹数据和核算方法的国际互认互信问题等。”迟晓光说。
在赵越看来,我国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做好四方面工作是关键。一是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体系,制定产品种类规则标准是开展产品碳足迹管理的第一步,应加快填补标准空白。二是加强本土背景数据库建设。“目前很多机构直接使用国外背景数据核算我国产品碳足迹,由于国外数据陈旧、制造工艺与国内不符,以及国外数据库采用的中国电网碳排因子过高(实际值的两倍)等原因,造成碳足迹核算结果比真实水平高30%以上,亟需完善本土背景数据,助力产品碳足迹核算结果回归客观水平。”赵越说。三是建立碳足迹互认机制,目前我国产品碳足迹获得国际认可的方式仅国际认证一条途径,是对方认我,而非互认,产品碳足迹向国际社会披露的客观性、公平性有待提升。四是强化数据安全,企业需求产品碳足迹核算服务过程中,将大量生产数据提供给核算机构,存在数据安全风险。
张晶杰指出,实施电力碳足迹标准体系的难点和重点是如何确保核算方法科学合理、数据质量和溯源性要求。按照国际国内产品碳足迹核算基本规则,电力领域碳足迹核算边界涵盖从原材料获取与运输、设施安装建设、生产运维管理、废弃回收处置等全流程、全要素,即从“摇篮”到“大门”再到“坟墓”,体现了标准制定的依规性和通用性;同时,综合考虑物理边界、管理边界、国际规则等,规范上下游相关方碳足迹边界范围,体现了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数据质量管控要求和溯源性要求是影响碳足迹质量的关键,通过规范数据获取途径、优先序、管控流程、监管要求、证据链等内容,鼓励和推进在线监测、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保障和提升电力领域碳足迹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张晶杰强调。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