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图发布 碳足迹管理迈入新阶段
据了解,碳足迹通常是指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的特定对象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之和,特定对象包括产品、个人、家庭、机构或企业,石油、煤炭等含碳资源消耗越多,二氧化
碳排放量越大,碳足迹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小。产品碳足迹是碳足迹中应用最广的概念,是指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从原材料的生产、运输、分销、使用到废弃等流程所产生的
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同志介绍,《方案》明确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目标和实现路径,强化任务分工和政策协同,提出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从建立管理体系、构建工作格局、推动规则国际互信、加强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明确碳足迹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重点任务更细化、措施手段更聚焦,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方案》提出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碳足迹工作格局、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持续加强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四项主要任务,并分解成22项具体工作,其中包括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和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建立完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建立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制度等。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一些国家逐步建立起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和认证制度。国际间贸易也更加重视对绿色供应链规则的实际应用。在此带动下,有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将产品碳足迹纳入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要求。比如,自202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全球首个“碳关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就提出对从碳排放限制相对宽松的国家和地区进口的水泥、电力、化肥、钢铁和铝征收碳关税,以实现到2030年欧盟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与1990年的水平相比减少55%的目标。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在例行发布会上提到,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从标准、因子、制度规则等基础性工作着手,推动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和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建立完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以及标识认证、分级管理、信息披露等制度;强化政策协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丰富拓展推广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鼓励地方
试点和政策创新,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先行先试;跟踪研判国际涉碳贸易政策和产品碳足迹相关规则发展趋势,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对接,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品碳足迹规则交流互认,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加强产品碳足迹核算能力建设,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和机构,强化数据质量、数据安全管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
赛迪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节能与绿色能源研究室主任赵越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方案》明确了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将加快建立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增进碳足迹工作国际交流互信,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
北京生态设计与绿色制造促进会秘书长、“中创足迹”创始人、
北京中创绿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迟晓光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支撑。此次《方案》的出台,意味着我国已迈入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碳足迹管理的新阶段,将有助于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和生产生活方式,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迟晓光表示,《方案》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将强化产品碳足迹全生命周期理念,有利于形成部门分工协作的长效机制,推动国际衔接互认;进一步夯实技术支撑体系,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和核算模型开发应用;提升企业碳足迹管理能力,引导和推动企业按照生命周期理念开展产品生产经营活动。
“可以说,《方案》的提出进一步推动了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碳足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管理体系的统一、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出了针对、具体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对于行业企业和产品而言,有助于逐步突破国家涉碳贸易壁垒,增强我国相关产品的国际核心竞争力。”迟晓光指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