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绿色宏观金融管理体系,改变上市公司披露标准
澎湃新闻:您提出要建构中国特色的零
碳金融市场支持中国的碳中和战略,这里的“中国特色”指的是什么?目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您有何建议?
朱民:我们估计到2050年,为了碳中和的投融资将规模巨大,但融资风险很高。例如十年前没人想到光电和风电会做得如此之好。光电和风电前景很好,但科技变化很大,如果未来核聚变商业化了,又是重新洗牌。需要新的零碳金融应对这些科技变化产生的金融高风险高波动。碳中和会引起资产价格的重估。很多研究表明,棕色资产(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高碳资产,这些资产都会贬值25%以上。由此引发公司和个人的资产负债表、股票的估值都会发生变化。中国现在有382万亿人民币的金融资产。这些金融资产都会随着资产的含碳量的估值变化而变化。四大国有银行中,对于棕色企业贷款占了整个公司贷款的50%。这些都会发生变化。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已经提出了很多概念,金融要做零碳金融,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全球一个共同的挑战。
中国在这方面还是走在前面的,我们的绿色贷款,现在有20万亿人民币,全球第一;我们发行的
绿色债券也有1.5万多亿,全球第二。过去的十多年,我们在绿色政策框架等方面也建立了很多体系,制定绿色产品的标准等,其实也是一直在往前走。但是从实现碳中和角度来说,差距还是挺大的。我们的
绿色债券只占债券总额的1.4%,还远远不够。我们现在的绿色融资里,90%是银行贷款,7%是债券,3%是股权,这个结构远远不符合为零碳、为碳中和融资的需求,因为碳中和是高风险的,所以也需要更多债券,股权,较少贷款,所以挑战还是很大的。金融是全球的,资本全球流动,今天世界各国都在争做世界的零碳金融市场,争做世界的零碳金融标准,标准制定权的争夺很激烈。我们也要利用机会,在零碳金融方面走出我们自己的路。
我认为中国要抓住碳中和的机遇,运用制度优势,构建先进的零碳金融体系。第一,要构建绿色的宏观金融管理体系。第二,财政和金融更紧密地结合,发挥财政的指导作用和金融协调一致支持碳中和。第三,央行的货币政策要有碳中和的结构性因素。第四,风险管理提前从传统的“巴塞尔协议III”(由国际清算银行制定,同时得到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即巴塞尔银行监理委员会参与制定并同意实施的全球金融监管标准),走向“巴塞尔协议-ESG”,走向可持续的风险管理。现在银行已经开始重新做八大高碳产业的新风险模式,对煤,钢,化工等产业进行新设计的压力测试。第五,改变披露标准,按零碳标准披露融资、资产。今后全世界的金融公司、上市公司都要按照新的零碳金融标准披露,所有的资产估值就全部变了,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流,负债,收益就完全不一样。我们要做中国自己的披露标准。第六,形成金融市场的生态体系特别重要,要创新能够满足碳中和的长期金融产品。我们也提议把上海建成我国、也是世界上的绿色债券金融中心,这会是很有意思的尝试。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