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康:“双碳”目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碳交易网2023-01-05 11:16

实现“双碳”目标的对策建议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包括多重目标、多重约束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采取强有力措施,重塑我国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既不能激进冒失,亦不可无所作为,需要统筹谋划,防范风险,强化定力,协同推进,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中国智慧。
 
 首先,正确理解“双碳”工作的多重内涵。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认为,正确理解“双碳”工作的多重内涵需要处理好“双碳”工作中的五种关系。其一,正确理解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关系。碳达峰是碳中和的起点,碳中和是碳达峰的终极目标。碳达峰是量变,碳中和是质变。如果没有能源变革、没有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没有一场绿色革命,就不可能实现碳中和。其二,正确理解“双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双碳”目标特别是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是对立、矛盾的关系,“双碳”不是赛道超车,而是换赛道,是重新定义人类社会的资源利用方式,零碳技术创新将会带来新赛道的领先。其三,正确理解“双碳”工作中“破”与“立”的关系。“双碳”所带来的能源变革和能源转型绝不仅仅只是能源问题、环境问题,而是全局性、系统性、综合性问题。“双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要先立后破。其四,正确把握“双碳”工作与实现时间的关系。碳达峰、碳中和不能操之过急,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还任重道远,不能搞“碳冲锋”,也不能搞运动式“减碳”,中国的碳排放体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不能照搬照抄他国做法,而要符合中国国情,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其五,正确处理好“双碳”与全球治理风险的关系。中国与欧洲部分国家在碳达峰的时间表、减排力度以及关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分歧和冲突,要警惕全球性风险。
 
其次,构建立体式制度设计和评估体系。中央财经大学俞剑认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构建立体式的制度设计和评估体系。一是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政策,发挥政府、企业、市场等主体的能动性,驱动低碳转型。二是通过研究中国绿色低碳转型政策驱动的作用以及机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市场调节作用以及城市精神层面激励作用,推进企业减少能源消费、增加研发投入、调整生产要素以及区域转移或退出等。三是通过评估绿色低碳转型的经济效用反哺政策的设计。中国绿色低碳转型会对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产生交互效应,且绿色低碳转型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目标,需要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协调发展来考虑绿色低碳转型的效益,从而反哺政策的设计。 
 
再次,需要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发展范式转型。中国社会科学院潘家华认为,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发展范式转型两者结合才能有效促进零碳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颠覆性硬技术革命是实现碳中和的必要条件。改进型的技术创新不足以满足人们从化石能源中获取的碳,取代和告别高碳的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需要颠覆性的硬技术革命。社会性软技术变革是实现碳中和的充分条件。社会性的软技术变革可以压缩需求,进而从根本上消除高碳锁定,减少乃至于消除高强度、高频次的高耗能需求,从依赖高碳化石能源的规模扩张、空间集聚,转向适应零碳可再生能源的适度规模、空间均衡格局。具体而言,在区域空间规划中,只须将传统的垄断聚集的认知理念转变为扁平均衡的认知理念,就可以大幅压缩能源总量的刚性需求。社会性软技术变革还可以保全碳资产,维护、延伸、放大碳资产的社会效用。在强调零碳能源转型的同时,提速社会扁平化进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碳中和的必然选择。最后,需要加强关键矿产如锂、钴、镍以及稀土的全球治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吴巧生认为,“双碳”目标将会带来更多未来低碳能源技术,使得这些与新技术密切相关的矿产管理将会更加集中,关于矿产的管理将会由过去的成本主导型布局转向在成本、技术、市场相结合的各个方面共同发力。当前国际上,未来全球资源治理会兼顾竞争的博弈和协调治理,而在国内,关键矿产资源普遍存在可供储量、可供产量高估的现实问题,因此如何在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和过程中破解重构关键矿产资源战略和政策保障体系至关重要。在未来的全球能源动态转型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关键矿产的限制因素,尤其是资源的位置、产业市场组织以及参与者策略,并且也有必要将关键矿产供应链对整个低碳技术限制的影响整合进长期的能源模拟系统中,一方面构筑中国关键矿产资源大数据信息系统,形成常态化的预警机制,提升危机应对的能力,以科技创新来实现高水平的自强;另一方面需要创新资源的全球治理模式,提高资源的治理能力,最终通过能源转型与矿产资源安全治理的协同来实现国家的“双碳”目标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结语
 
“双碳”目标任重道远,将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双碳”目标紧密结合,既能引领新时代国家治理方向也能够给“双碳”目标注入动力。华中科技大学孙永平指出,“双碳”目标是一个宏大的主题,各个学科、各个方向都能找到“双碳”问题的切入点、研究主题以及研究价值,同时也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学科就这个问题展开研究。中国解决好自己的气候变化问题就是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最大贡献,不仅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量国家,也因为中国承担着为全球很多国家提供智慧和解决方案的使命。中国的气候变化问题和环境问题、发展问题等交织在一起,中国的全球气候治理经验将会成为全球发展中国家的有效借鉴。华中科技大学全球气候治理中心的成立,一方面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有所贡献,为更多国家提供全球气候治理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为了总结中国气候治理的经验,开展国家合作交流,就发展权、历史责任等重大问题发声,在讲好中国气候治理故事的同时,与污蔑、诋毁中国的行为作斗争。华中科技大学全球气候治理中心将会紧密关注重大气候问题,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双碳”目标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拓展,让中国为全球气候变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