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碳中和目标分析与实现路径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问题》碳交易网2022-12-01 16:22

实现农业碳中和的挑战和保障措施

 
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实现农业碳中和面临的挑战史无前例。首先,中国农业尚未完成向现代化农业转型,推进农业碳中和的不确定性大且选择空间小。其次,中国农业减排固碳技术实践较晚,低碳技术研发支撑不足。最后,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和国民膳食结构的持续性转变,农业碳中和各阶段需要兼容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等其他战略目标。因此,中国实现农业碳中和面临的挑战包括:一是低碳农业转型需要新要素和新技术注入、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频发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导致农业碳中和将面临满足农产品日益增长的刚性需求与传统农业生产要素减量降碳导致农产品供给波动之间的严峻挑战。二是《中国气候变化第二次两年更新报告》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公开数据来源,主要依据2014年企业报送信息编制,存在数据滞后、统计测算方法和标准比较粗放、缺乏动态调整等问题,不能为农业碳排放测算和监测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三是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农业减排固碳技术专业人才和研究基础薄弱,检测技术、减排技术、排放源精细化管理技术等发展低碳农业的技术储备尚不充分。四是小农户的生产行为不确定性高,应对各类风险能力差,对低碳生产方式带来的风险与收益判断不足,加剧了农业碳中和的实践难度。五是对畜牧业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土地集约化、机械化水平会不断提高等,农业的能源消耗碳排放很可能同比例、甚至超比例增加,进而农业现代化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减排固碳空间有限(赵敏娟,2021)。聚焦这五方面挑战,围绕充分发挥农业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多重功能,协同推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农业碳中和实现的保障措施包括五个方面。
 
(1)提升农业投入的利用效率,协同农业增产减排目标。农业投入利用效率的提高能够节约大量的农资生产费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可以通过调整作物生产方式、改善畜禽管理和能源结构转型等来减少农业生产碳排放。第一,作物生产方面,通过肥料管理、灌溉管理等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第二,畜禽管理方面,主要以提高饲料转换效率为目标,通过饲养更高效的畜产品、提高动物健康等措施,节约生产资料的投入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第三,能源使用方面,推动农业机械装备向新能源转型,以氢或电力替代化石能源使用。
 
(2)推进农业低碳技术创新,鼓励农户采纳低碳技术。农业减排措施的有效实施最终要依靠关键低碳技术突破与创新。在全国层面,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农业低碳技术评估小组,为主要的农业碳源制定减排方案和目标,科学评估各类减排技术的成本效益,推动气候智慧型农业技术和低碳生态环保技术的采用。此外,当前农业低碳技术推广与农户低碳技术需求之间的协同度低,导致农户对低碳技术的采纳意愿不足,亟需调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农业科技示范站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农户低碳技术采纳的自愿性。
 
(3)保障农业减排资金供应,健全农业低碳减排制度。在资金保障方面,加大政府财政拨款,建立农业低碳发展项目。设立低碳减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业碳减排方法开发、农业源温室气体监测、测量技术及仪器的研发,以及开展农业碳减排和碳交易所带来的辐射带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在制度保障方面,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和推广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将低碳农业政策与其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相联系,为实现农业碳中和提供制度保障。此外,积极推动农业低碳补偿制度和农业碳汇市场发展。碳市场对农业的碳排放和碳封存都能够起到有效的调控作用。政府通过补贴和税收的方式,支持各类企业、创新各种方式,联合农户开展农业自愿减排项目的开发和交易,利用市场机制使农业生态效益成为一种有价值的经济商品,减少排放或封存碳的部门以资金补偿的方式出售碳排放权而获得利润,而那些必须排放的部门通过税收缴纳,购买碳信用额来抵消自身碳排放量。
 
(4)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小农户与低碳产业发展的有效衔接。实践证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素质和学习能力相对较高,能更好地落实国家有关农业方针政策,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有巨大作用。而小农户分散经营,容易造成碳排放评估和处理以及监督成本较高等问题,直接导致政府监管效率低下。加上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兼业程度高,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短缺,也进一步限制了小农户参与农业碳减排行动。因此,要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设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低碳生产的激励机制,积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社会化服务与调度功能,通过辐射效应带动其他农户与现代低碳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有效衔接,真正将农业低碳减排行动落实到大规模的农户生产实践中,保障在2060年之前最大程度地实现农业碳中和。
 
(5)完善农业碳排放数据监测与核算,编制科学农业碳源碳汇清单。中国应尽快更新和完善农业碳排放的监测、核算和报告体系。首先,参考国际标准,结合国内种养水平,制定符合国情的农业碳排放和碳汇计算标准。其次,探索建立一套数字化减碳导航模板,构建农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指标体系,以提高农场主对农业碳排放的关注度。第三,通过农业碳排放监测平台强化农业排放数据核查校验,将农场主、企业报告数据与国家清单、科学研究、卫星遥感、地面观测数据等进行比对验证,增强数据准确性。
 
结论和展望
 
本文重点是分析中国2060年农业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目前中国农业人均碳排放量、单位农业产值农业碳排放量仍处于较低水平,2060年在不采取任何减排措施的情况下中国年农业碳排放量将达到1321.96百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相比于2018年增长64.91%。二是本文提出了中国农业碳中和的低碳、零碳和负碳的三个目标,对三个目标实现的潜力进行了评估,通过农业减排措施将能够使得2060年的基线农业碳排放量下降74.18%,有较大的把握能够实现低碳目标;通过进一步的农业碳抵消措施,将有一定把握实现零碳目标;负碳目标很难在国内实现,需要通过农业低碳技术输出到中国农产品主要进口国的方式来间接实现。三是中国农业碳排放在2016年已经实现“碳达峰”,本文规划了零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包括能力建设阶段(2030年以前)、快速发展阶段(2030—2050年)和巩固完善阶段(2050—2060年)。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中国未来农业碳中和推进过程中的三点展望。
 
(1)制定减排时间表,推进农业碳中和。农业是中国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排放来源,在实现全国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推进农业碳中和实现过程中,要立足中国农业发展实际,统筹考虑农业能源使用、农业经济发展、农村民生保障、成本投入等诸多因素,科学制定减排时间表和具体路线。同时考虑到农业碳中和计划实施的长时效性,需要合理地分阶段化分解目标,严把碳排放总量目标和分解指标,做到有保有压。虽然中国农业碳排放在2016年已经达峰,但部分农业低碳发展滞后地区仍未实现农业碳达峰。因此,在制定农业碳中和相关政策中要避免“一刀切”的情况,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农业碳中和重点任务及实现路径,合理制定符合当地农业条件的碳中和任务,协调推进各地区农业碳中和实施方案的落地。
 
(2)完善农业碳中和标准、碳市场等重点领域建设。首先是加快出台规范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标准以及低碳技术、低碳农产品认证标准的相关政策法规。其次,农业碳排放权、农业碳汇市场建设步伐也将加快,虽然目前农业碳排尚未纳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碳交易活动中包含了农业减排项目,相信未来农业减排项目也将会在碳汇市场上发育并活跃起来。
 
(3)加强技术、政策、标准和规则等的国际衔接与合作。需要把握好中美、中欧、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合作方面的机遇,持续推动低碳技术创新、绿色标准规则的合作。扩大与相似碳源排放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为各类农业减排措施的实现提供更大的资金链条,减轻政府资金压力,发挥农业碳中和在中国“双碳”目标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与各国技术人员、国际育种机构等之间的交流合作,突破颠覆性减排技术的研发,例如生物硝化抑制剂、高效氮肥作物、高产作物育种等。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通过与进口农产品的国家发展战略伙伴关系,改进本国农业生产技术,生产进口农产品的替代品,帮助农产品进口国降低农业碳排放,助力国际农业减排。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