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减碳
汽车制造的供应链条长、涉及供应商众多,随着电动化的加速推进、
清洁能源的落地推广、传统燃油车的占比降低,汽车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碳排放在整车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量占比势必将显著增长。
推动整个汽车供应链的低碳化转型极为复杂,需要多方有效协同,同时也是减少整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关键一环。在这样的前提下,提前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便显得尤为重要。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制度创新。全国
碳市场计划在未来4年内全面覆盖所有的重点排放行业,并实现
碳配额、
碳减排量、碳衍生品等交易产品的丰富多元化,进一步完善碳定价、碳交易机制。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指出,“碳市场是以较低成本实现特定减排目标的政策工具,与传统行政管理手段相比,既能够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又能够为碳减排提供相应的经济激励机制,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并且带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为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碳减排的关系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对于汽车产业来说,碳交易计算碳排放的额度、允许跨行业碳交易,意味着其他高碳行业将为汽车的零排放和低碳排放买单,这将对低碳、乃至零排放的汽车制造形成强激励。
与汽车产业类似的是,单产业难以单枪匹马实现“脱碳”转型,只有能源、汽车、交通、原材料多行业协同“脱碳”,才能实现整体低碳环保转型的目标,最终达成产业碳中和。
亿欧智库与与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共同撰写的《中国企业碳中和社会责任研究报告》提到,在我国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的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更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融合与平衡。
如果企业仅在外部法规的压力驱动下被动减碳,过程必将尤为艰辛,甚至阻碍重重。与之相反,如果可持续发展理念深植于企业自身价值观,低碳转型之路则自然水到渠成。
写在最后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漫长且任务艰巨,无法一蹴而就;长远来看,碳达峰和碳中和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产业结构将得以真正实现深度调整和转型升级。
放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达成碳中和会极大改变人类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历史进程,这数十年的筚路蓝缕也终将被铭记。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