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冰山”,浮出水面
从2002年与荷兰签订的首个
CDM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辉腾锡勒风电场)之后,我国便开始走向了清洁发展机制下的探索道路。随后十年间,陆续完成了从初步探索、理论建立再到不同项目级的实施,并成为了
CDM项目份额的第一大国。期间,国内也开始推动碳排放权交易
试点工作。
2013年深圳成为第一个试点城市开展
碳交易,拉开了我国
碳交易从无到有的序幕。之后7年来,无论是各类暂行办法与建设方案的提出,还是政府部门减排职能的调整,都促进国内完成了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总体设计。
2020年我国正式宣布双碳目标,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上海开市,首笔全国碳交易成交
价格为52.78元/吨,首日成交量410.40万吨。国家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提到,此举启动后,意味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
碳市场。
至此,默默耕耘了20年之久的“冰山”,夹杂着各类生态方开始浮出水面。一瞬间,
碳足迹、碳核查、碳普惠、碳咨询、碳评价、
碳计量等热词与相关创新企业涌入大众视野。
目前,碳中和产业架构从碳排放到碳吸收大致可划分为三部分,上游属于能源端,用低碳替代高碳、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包含光伏、风电,
新能源等行业;中游属于结构端,如电力、工业、建筑、交通等传统行业,具有产业转型的需求;下游属于服务端,涉及碳交易、碳监测、碳吸收这一类企业机构。
从捕捉到的下游创新企业看,一类是从负碳技术出发,进行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如研发二氧化碳电还原催化剂和电解池隔膜技术,如将传统混凝土蒸汽养护改进为矿化养护;一类核心是
碳管理SaaS软件,通过抽取行业间的共性,提供标准产品模块,包括
碳盘查、碳核算、碳咨询与培训等;还有一类是从
碳金融、碳普惠角度切入,做一些模式创新。
碳中和赛道部分创新公司梳理
建筑行业系统、复杂且分散,加之本身体量大、参与方众多,无论是数字经济下的产业转型需求,还是
低碳经济下的碳管理能力打造,首先人才是一道短时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其次在工业、电力、建筑和交通这四个重点碳排放行业中,由于每个垂直行业都有一套它自己的碳管理计量模型和基于产业定制的碳计算方法,创新企业如何能在碳市场中持续发展,行业业务知识的积累也是一个考量的重点。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