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美国退出、欧洲妥协,IMO净零排放框架意味着什么?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碳交易网2025-04-15 09:45

直接征收“碳税”为何被抛弃?

 
本次谈判过程并不容易,各国对于碳排放定价系统的方案存在较大分歧,各方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是否直接征收碳税”。
 
据信德海事网报道,在79个最终投票的国家中,包括中国、欧盟、印度和日本在内的63个国家赞成,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俄罗斯等16个国家(大部分为产油国)反对该框架。而太平洋岛国联盟则投了弃权票。
 
在过去的谈判中,以欧盟、澳大利亚及太平洋岛国联盟为代表的国家和组织主张对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征收一个统一的、固定的价格,希望通过提高碳价,促进清洁能源在航运公司中的应用。
 
马绍尔群岛海洋脱碳特使阿尔邦·伊绍达(Albon Ishoda)在会议中强调:“若不实施碳税机制,国际海事组织的气候目标将失去实质意义。”他指出,碳税收入可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向绿色航运转型,避免这些国家因资金与技术限制而被迫继续使用高污染燃料和落后船舶,从而被排除在全球减排进程之外。
 
长期跟踪谈判的张晗指出,碳税将直接形成一大笔收入,这笔收入可能会成为发达国家逃避气候责任的手段。“以欧盟为主的发达国家多次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资金,但很多都没有履行。”
 
尽管碳税被视为重要的减排工具,但已有研究显示,其经济效率和公平性仍存明显短板。据国际海事组织官网披露的会议提案文件显示,2025年1月31日,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联名向国际海事组织提交了一份文件,陈述了不应该对全球航运业无差别征收碳税的原因,强调无差别的单一税收不符合各国气候变化行动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CBDR)。
 
提案中提到了一项由巴西圣保罗大学和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联合研究发现,碳税的减排成本远高于灵活的合规机制(Flexible Compliance Mechanism, FCM),每减少一吨二氧化碳需要支付约400至500美元,性价比明显偏低。研究还指出,碳税可能加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负担,而灵活的合规机制则通过激励机制实现了更平稳、高效的减排路径。
 
欧洲妥协,美国离席
 
据《卫报》此前报道,欧盟在此次谈判立场上出现了微妙转变,这对最终的协议达成至关重要。
 
尽管欧盟此前积极推动航运碳税,但在本次会议期间立场有所松动,倾向于接受新加坡提出的“J9方案”中的双层合规机制,前提是相关资金收益规模能够与征税方案相当。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了本次会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本次谈判的进程。据参与本次会议的谈判人士透露,原定参会的美国代表团在会议前夕突遭白宫召回,导致4月7日至11日的关键议程中连续出现三个空缺席位。
 
在一封美国致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的声明信中,特朗普政府明确反对国际海事组织正在审议的温室气体收费机制,称华盛顿不会接受“任何给美国或其人民的利益带来不恰当或不公平负担的国际环境协议”,并威胁一旦碳定价制度实施,美国政府将采取“对等”措施反制。
 
事实上,美国在国际海事规则制定中的长期缺位与其航运业的衰退密切相关。自2000年以来,美国商船吨位占全球比例从11%暴跌至不足2%,而中国、韩国等新兴造船大国主导了90%的船舶制造市场。
 
环保组织Opportunity Green政策官员布莱娜德·希兰表示,“尽管美国代表已经退出,但国际海事组织的谈判已恢复正常…如果我们能达成一个有效的成果,那也是参会代表的谈判问题,而不是因为受到场外人士的干预。”
 
在全球贸易争端因美国“对等”关税逻辑持续升级之下,国际海事组织推动全球航运业减排的共识与规则制定进程正面临着巨大难题。袁雅婷表示,“地缘政治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各国之间在气候议题上的互信,无疑会拖慢像航运碳税这样的多边机制的谈判进程。”未来这一机制的落实,各方仍将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