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产品要出口欧洲,成本更高了
对国内来说,目前来看,尽管欧盟的水泥和钢铁产业从中国进口的比例并不大,这些产业主要进口地是俄罗斯和东欧。国内是全球最大的钢铁、铝、水泥生产国,有研究指出,碳关税机制实施之后,这些行业一旦寻求出口欧盟,额外的
碳税成本分别将占到出口额的17%、20%、17%、31%。这并不是一个能被忽视的小数目。
此外,肉眼可见的是,在激进气候目标的驱动下,欧洲的碳市场覆盖行业还在快速扩增。
从这份草案来看,至少碳关税已经有向下游行业扩展的趋势,已经把塑料行业纳入了考核。南开大学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军锋向36氪表示,“如果再进一步扩展到机电、车辆这部分下游行业,对国内产业的影响是很大的”——2021年,机电产品占中国对欧盟出口总额的59%;2021年,中国汽车对欧洲的出口增速也达到了204%。
如果未来进一步扩展到下游行业,碳关税生效之后,国内企业如果没有做好全生命周期的
碳足迹跟踪管理,将面临货物滞留,无法出口的风险;而就算做好了,也面临很大的碳成本。
远景动力执行董事赵卫军此前算过一笔账,“以一个100度、出口到欧洲的电池包为例,如果按照彼时100欧元的欧盟
碳价计算,制造阶段的碳排放大概在5吨左右,出口面临的潜在碳成本或许在500欧左右(折合人民币3500元)”。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