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是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立两周年的日子。开市两年,
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活跃度再创新高。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为2.38亿吨,累计成交额达109.12亿元。上半年,碳排放交易
价格位于50元/吨—60元/吨。
碳排放权交易,是市场调节碳排放的一个创新机制。它支持企业在减排过程中通过碳排放交易获得收益,由此激发企业积极参与减排。
中国建设碳市场,前后经历了长达10年时间。最早在2011年,我国在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地方
试点工作。
2017年,国务院落地正式文件,要求建设全国统一的碳市场。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
随着全国碳市场进入第3个年头,市场流动性和参与主体需要进一步扩容。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黄达飞认为,挖掘碳资产价值,资本市场与碳市场需要形成良性互动。
自今年2月以来,中金公司、东方证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华泰证券等券商相继发布公告,公司自营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已获批准,未来市场活跃度预期将提升,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
“金融机构可以发挥成熟的做市和交易能力,作为控排企业的交易对手方,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黄达飞说,通过金融机构的
碳金融创新尝试,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对碳资产的关注度,进而推动碳定价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不断完善,促进碳市场更有效发挥推动全社会减排的功能。
以下是对话实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