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运行已一年有余,从运
行情况看,您觉得市场哪些方面还有待完善?#e#
吕学都: 总体看,全国碳市场运营第一年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实现了市场的平稳开局,为今后碳市场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实践经验。但深入分析一年来的表现,多方面还有待认真研究、改进和完善。
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碳市场的政策体系,包括促进碳市场发展的相关政策等。比如更好明确对所分配的排放配额以及所签发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CCER)的可用期限,这是影响企业考虑低碳技术投资和参加交易的重大因素。初期可考虑明确所有分配的配额可用于本履约周期和下一个履约周期。作为交易品,排放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信用具有商品属性和资产属性,应该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因此需出台新的法律法规或在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保障
碳排放配额和核证自愿减排量作为资产得到相应的认可和保护,并能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此外,目前国内还有绿证交易、绿电交易、
节能量交易,这些交易的发展和推进,从不同的角度推进了绿色低碳能源发展,但其本质上是以低碳为主要特征的交易,有必要做好这些政策的相互协调和配合。
其次是要确保与
碳交易相关的数据的准确和可靠,严惩数据造假行为,提升碳市场的公众信任度。碳市场是一个完全基于信用的由实施政策法律形成的市场,所交易的标的物即排放配额/碳减排信用,看不见摸不着,完全依据科学方法核算并经过法定程序授予。数据不准确甚至故意造假,必将对碳市场的信誉带来毁灭性打击。2021年发生的数据造假案件已被严厉处罚,今后还需堵住数据造假的空间和可能。
最后也要解决控排企业参与交易的顾虑和担忧,让控排企业放心参与碳市场交易,真正利用好碳市场为企业的发展和履约服务。比如可考虑建立国家配额调剂库,类似于国家油气储备库、粮食储备库,专项用于满足企业履约、平抑市场投机行为等。碳市场开市一周年市场交易还不活跃,主要发生在临近履约前的两个月,同时交易换手率仅约2%,远低于国内
试点碳市场5%的平均换手率,也低于欧盟碳市场约500%的换手率。这既与碳市场刚开始启动运行、碳市场运行机制设计有关,也与控排企业出售意愿不强,普遍“惜售”相关。对大多数控排企业而言,出售配额获得的收益在企业的总收入中无足轻重,但若履约时自己手中的配额不足,同时又无法从市场购得,可能会出现违约的严重后果。因此,不少控排企业宁愿留有富余配额,也不愿意出售获益,要提升市场交易活跃度,还要系统性解决上述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