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碳排放交易相关研究
受人口、消费与经济等多重因素驱动,我国已是全球碳排放大国,国际社会要求承担减排责任和压力也愈来愈大,但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碳排放交易还处于试验阶段,相关的金融机制很不健全,减排政策和减排手段处于摸索阶段。关于国内碳金融产品的定价多是基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和核证减排机制下的探索性研究。邮志坚和李青认为碳排放权变为一种稀缺资源,其价格作为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引导信号,可用来激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领域的研发与投资。
碳期货价格具有市场发现功能,能很好地反映碳交易市场价格的变化与市场动态。张跃军和魏一鸣考察EUETS
碳期货市场的运行特征,引入均值回归理论、GED-GARCH模型和VaR方法,结果发现国际
碳市场具有发散性,暂时不具有可预测的特性。
黄桐城和武邦涛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出发,建立
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定价模型,依据凸规划的Kuhn-Tucker条件,求出最优性条件,提出治理污染的最佳削减方案和最优排污分配方案。施圣炜,黄桐城在排污权初始分配中引入期权理论进行分析,结论发现交易的进行和交易活跃度的提高取决于排污权的初始分配期权机制。王铮等利用气候保护模型和GDP溢出模型分别模拟计算中美两国在实施控制性气候保护措施之后所导致的GDP溢出影响,认为美国对中国GDP溢出影响要大。胡民在
排污权交易市场中排污权定价问题构建影子价格模型,并分析对交易中的市场出清价格机制的形成,认为政府在初次分配排污权时可以通过影子价格来寻求定价依据,同样也能为二级交易市场提供定价依据,促使市场有效运行。
鉴于我国国情,碳金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细致。随着碳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监管部门将会持续进行碳金融产品创新,推出新型的环保产品如碳减排期货、期权、远期合约、期货期权等。关于碳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将在今后生活中会随着市场成熟完善得到进一步深入和推广。通过金融创新开发出的衍生产品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在碳减排中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提高参与者积极性,推动碳减排项目的发展,无形之中对碳金融衍生产品定价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